日前,中國互聯網金融研討會在中心商務區舉行,會議就經濟轉型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機遇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會議期間,清控三聯天津自貿試驗區互聯網金融雙創基地在中心商務區掛牌。
本次會議邀請互聯網金融行業專家、學者以及行業機構代表約80人出席,圍繞《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有關精神,就天津市金融業發展情況和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等問題展開深入討論,探索“互聯網+”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新思路。
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其核心就是要使市場在金融資源的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互聯網應該成為普惠金融的創新載體,同時更要高度重視關注金融風險的演化,預先防范和化解潛在和新出現的金融風險。互聯網時代的金融改革方向應該朝著四個方面努力:一是完善架構,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利用大數據技術建設征信體系和風控體系,優化金融產品的風險定價機制;二是提升和展示我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擴大在國際金融業游戲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三是規范和完善宏觀調控與金融監管,實現監管思路和手段的互聯化、協作化;四是促進行業自律,通過行業自律組織反映行業的合理訴求,維護成員的利益。
中國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中心商務區管委會主任鄭偉銘表示,在天津自貿試驗區的規劃中,中心商務區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金融創新,且相比于其他區域具有明顯優勢。首先是成本優勢。北京的金融街和于家堡相比,企業日常運營成本高出1.5倍,租金價格為8倍,商品房的價格為3到5倍,員工生活成本為1倍。其次是服務優勢。中心商務區疊加自貿、自創、京津冀一體化等多重國家戰略,擁有專業化的金融服務團隊和金融服務中心,讓互聯網金融企業在申請牌照、申請執照、業務開展以及企業交流上一線貫通。下一步,中心商務區將會在體制機制、政策設計等方面出臺全面的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規范性文件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