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9日舉辦的天津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新聞發布會上,天津自貿試驗區發布了新一批制度創新成果。
天津自貿試驗區委托畢馬威企業咨詢公司,對過去一年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方案128項任務中實施效果較好的措施和自主創新的經驗做法進行了第三方評估,甄選出新一批55項全國性創新成果。
天津濱海新區副區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張忠東說:“其中,34項在全國率先實施,具有首創性、重構性,占62%;6項是按照系統集成的改革導向,圍繞解決市場主體需求而開展的集成創新;6項是流程優化或技術升級的優化創新;9項是較早落實國家政策,或與其他地區同步推進的全國領先創新?!?/p>
服務特色產業,鞏固行業優勢地位。55項制度創新成果中,保稅維修業務創新共9項,包括推行“保稅維修形式申報”“航程內保稅維修綠色通道”等創新業務模式,有效鞏固天津自貿試驗區航空保稅維修和再制造行業優勢,集聚國內外航空維修以及上下游企業,進一步提升我國航空維修產業國際競爭力。汽車貿易創新共6項,包括建設平行車大數據指數體系、推出平行車三包責任險共保體、出口全國首單二手商用車等創新舉措,進一步完善天津自貿試驗區汽車貿易產業鏈條,促進天津自貿試驗區汽車貿易“一基地三中心建設”。
推進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金融創新共5項,包括發行綠色短期融資券、推出全國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探索開展保稅倉儲貨物質押融資、非保稅貨物“企業信用+動產質押”融資等創新舉措,為企業融資提供新渠道,也為金融機構拓展業務提供機遇。租賃保理業創新共12項,包括實施全國首單飛機保稅退租再租賃交易、飛機租賃資產證券化以及無形資產租賃,搭建租賃企業風險防控大數據平臺,開展影視保理、再保理等業務,鞏固天津租賃保理行業的領先地位,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為天津自貿試驗區建設現代金融集聚、金融創新活躍、金融服務完善、輻射帶動明顯、發展環境優越的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奠定堅實基礎。
優化營商環境為保障,提升企業服務水平。天津自貿區試驗區口岸監管模式創新共8項,實行保稅航煤出口質量流量計計量新模式,開展大型設備異地委托監管,實施海關區塊鏈監管等創新舉措,有效創新監管制度,壓縮貨物進出口通關時間,提升口岸監管智能化水平。營商環境優化創新共15項,建設無人審批超市、線上銀稅互動服務平臺,推行醫療器械注冊申請人委托生產、民辦非企業“多項合一”等創新措施,推動形成辦事方便、法治良好、生態宜居、競爭力強的營商環境。
截至目前,天津自貿試驗區已經累計實施了432項制度創新措施,累計向國務院和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總結上報了233項試點成果和創新實踐案例,向全國復制推廣了27項試點經驗和實踐案例,向全市和相關區域復制推廣了328項經驗案例,發布了9批72個金融創新案例,有力地發揮了國家制度創新“試驗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