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天津港保稅區先后復制推廣“小時包修”“標準件互換”等自貿創新政策,落實審批服務、通關便利、離岸金融等100余項前沿舉措,落地“整批申報、分批核銷”、“進口貨物提前報關、車船直取、碼頭放行”和“24小時快速通關”模式,為保稅維修再制造產業創新發展創造了條件。
試點企業持續增加
天津港保稅區現有空中客車(天津)總裝公司、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等9家企業獲批開展保稅維修再制造業務。其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5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外開展保稅維修再制造業務企業4家。
創造多項第一和首例成果
擁有我國第一家獲準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開展保稅維修業務的企業;我國第一家依照地方性法規,獲批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開展保稅維修和再制造業務的企業,其飛機保稅“客改貨”再制造業務屬全國首例;我國首家經地方主管部門批準,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開展船舶保稅維修的企業;首家依據《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機場片區規范和指導企業適用保稅維修再制造政策的若干意見》獲批開展保稅維修再制造試點業務的企業;我國首家經商務部批準,在自貿試驗區外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開展保稅維修業務的企業,實施了我國首單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開展的船舶保稅維修業務。
形成較為緊密的產業鏈
在大力推進保稅維修再制造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維修再制造及其配套企業之間,海關特殊監管區內企業與區外企業之間的聯動與依存度日益緊密。
某航材公司成為周邊航空維修再制造企業的油漆與密封材料供應鏈服務商;圍網外的某飛機維修公司在整機維修過程中,需要將發動機送到圍網內的某飛機部件維修公司保稅維修;圍網外的某飛機維修公司不斷擴大業務范圍,在綜合保稅區設立了航空模擬機制造公司和模擬機培訓機構;空客公司以高標準噴漆廠房和技術優勢,成為境外飛機在天津完成退租檢和啟動新租約的首選之地。
解決企業實際需求
天津港保稅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支持企業抓住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形成全球競爭力。在天津市商務局和天津海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解決:境外飛機入區保稅維修后必須即刻飛離國境,無法完成剩余航程問題;創新了境外飛機保稅檢測復入境開展客改貨業務新模式;簡化了境外飛機關鍵零部件委托維修手續;開展了直接授予企業最高信用等級試點;規范了境外飛機退租檢通關流程;批復了天津市首家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開展保稅維修再制造試點企業;實現了飛機保稅維修向船舶、海工裝備、工程機械及安檢設備保稅維修的擴面發展。上述措施為保稅維修再制造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做大做長產業鏈創新了有利條件。
出臺系統支持政策
2018年以來,天津港保稅區根據李克強總理關于要“加快保稅維修再制造先行先試”的要求,抓住國務院關于“研究支持對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的‘兩頭在外’航空維修業態實行保稅監管”等政策契機,與天津市商務局、天津海關等部門密切協作,在區外保稅維修、部件延伸維修和適航性檢測等諸多領域推出創新舉措,其中部分政策為國內首創。先后出臺了《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機場片區支持和鼓勵航空保稅維修再制造產業發展若干措施》和《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機場片區規范和指導企業適用保稅維修再制造政策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開展保稅維修再制造的十條措施和四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