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天津市打造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召開。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連茂君,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馬延和,副市長王衛東出席并為“細胞谷”試驗區揭牌。市政府副秘書長朱玉兵主持。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尹繼輝出席。
連茂君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的重要指示要求,搶抓細胞產業加速發展的難得機遇,全力將“細胞谷”打造成為世界有影響力、中國領先的細胞產業基地。要著力構建創新體系,依托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等重點科研機構,不斷放大優勢,打造實驗室+創新中心+孵化轉化基地+產業園區的全鏈條發展模式。要打造完整細胞產業生態,充分發揮產業(人才)聯盟作用,推動上下游抱團協同發展,通過共享平臺、提升配套、補齊短板等多種方式,打造原始創新+應用創新+產業化基地的全生命周期良好生態。要全力建設“細胞谷”,強化金融支撐,優化人才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共建共享共用科研、檢測平臺,全力推動核心承載園區建設。要市、區聯手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進一步強化對接、深化服務,完善精準適配的土地政策、人才政策、應用場景政策、知識產權政策等,用足用好自貿區優勢,全力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強政策支撐。要進一步強化有效管用的領導推進機制,抓緊制定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和方案,協同發力、壓茬推進,助推細胞產業實現創新發展。
王衛東對“細胞谷”建設取得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他強調,“細胞谷”作為創新的產物,是市委、市政府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的核心載體和重要抓手。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加快推進“細胞谷”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技術創新作為“細胞谷”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動力源泉,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推動細胞技術、細胞產業走在全國前列。各相關部門要將“細胞谷”建設作為關鍵任務,摒棄“老眼光”“老辦法”,打破舊思維定勢,以創新的觀念和改革的思維全力給予支持。要以創新的機制推動好下一步工作,推動海河實驗室與“細胞谷”建設有效銜接,不斷深化鏈長制,強化產業創新聯盟作用,加強統籌、協調聯動,努力形成加快推進“細胞谷”建設的工作合力。
會議審議通過了《天津市生物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天津市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和《天津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三年行動計劃》。會上,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示范基地、天津市細胞技術創新中心、天津市細胞藥品監管科學研究中心揭牌成立,相關領軍企業負責人發布了“細胞谷”重大創新進展。
市科技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藥監局相關負責同志,區領導趙前苗、尹曉峰、梅志紅、韓學武參加。
“細胞谷”試驗區在新區正式揭牌成立
“十四五”開局之年,“細胞谷”建設工作被寫入天津市和濱海新區“十四五”規劃及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6月4日,“細胞谷”試驗區正式在濱海新區揭牌成立。此舉旨在加快細胞產業布局,助推美麗“濱城”建設。近年來,濱海新區通過重點打造載體平臺,持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已逐步形成細胞產業特色發展路徑。
打造“細胞谷” 專業化承接載體
據了解,“細胞谷”將按照“一核、兩區、多園”的產業空間布局,重點優化經開區、高新區兩個“細胞谷”試驗區建設。未來將積極探索產業載體建設、運營、管理、招商、孵化、培育集于一體的新型體制,為企業提供從研發到產品的體系化和專業化服務,全力打響“細胞谷”品牌,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創新要素集聚發展。
此次一同揭牌的還有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示范基地、天津市細胞技術創新中心,以及天津市細胞藥品監管科學研究中心。
其中,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示范基地將依托國家干細胞工程產品產業化基地細胞存儲、研發、生產制備、臨床轉化應用等全閉環管理環境,對標國際通行做法和標準,在有效防控風險的條件下組織開展細胞治療臨床轉化應用試點,為國家試制度、試標準,為患者創福利、增生機,為行業謀發展、拓空間。
由天津藥物研究院牽頭組建的天津市細胞技術創新中心將通過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強強聯合,依托和創生物公司,打造我市生物技術研究領域的創新平臺。該平臺將持續發揮行業引領帶動作用,聚焦細胞產品質控研究,成為細胞產品技術創新策源地,全面提升技術創新和產業孵化能力,為細胞藥物研究及應用轉化提供助力。
天津市細胞藥品監管科學研究中心則由天津市藥品監督管理局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共同建立,旨在規范細胞產業發展。該中心將創新監管科學的新工具、新標準和新方法,推進監管科學學科建設,為細胞治療研究成果轉化提供決策依據,助力細胞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新區“細胞谷” 創新成果亮眼
業內人士指出,細胞和基因治療是生物醫藥產業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也是未來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新區企業在產業中持續釋放發展新動能,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了眾多具有鮮明濱海烙印的特色成果。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院全程參與并推動“細胞谷”建設方案落地,重點開展細胞創新藥物、醫療器械以及新型治療技術臨床研究與應用,目前已經推動6個細胞藥品獲得注冊臨床試驗批件,并與合源生物公司簽署CAR-T和iPS細胞腫瘤免疫產品管線轉化協議,同時開展血友病、地中海貧血基因治療,臨床療效明顯。
去年12月,天津藥物研究院獲批成立“天津市細胞技術創新中心”,藥研院與血研所共同成立“和創生物”作為中心運營的載體平臺。目前,藥研院已有6000多平方米擁有GLP、AAALAC資質的細胞藥物臨床前評價動物房,可完成多種大中小動物的臨床前研究。而在建立質控技術體系方面,藥研院正在建立MSCs從細胞采集、細胞庫/中間產品到制劑的全鏈條質控方法學藥典方法,已建立MSCs細胞質量復核實驗方法和CAR-T等免疫細胞質量復核檢測方法(中檢院)。同時,還自主開發建立基于當前先進生物學技術的檢測體系及新標準。
高新區企業合源生物在細胞免疫治療方面逐步探索出了一條新的發展之路。目前,該公司已經取得CAR-T免疫細胞治療技術方面從基因序列到蛋白質結構的完整專利鏈,并搭建起自己的CAR-T免疫細胞技術平臺,為后續不斷有新的產品進入開發階段提供堅實基礎。去年12月,該公司的CNCT19細胞注射液已被國家藥審中心認定為“突破性療法藥物”,得到了業內的肯定。預計到今年7月份,第一批臨床樣品將從合源生物坐落于高新區的細胞治療產業化基地出倉。
除此之外,瞄準干細胞產業化領域持續發力的昂賽公司也已獲得3個干細胞藥物臨床試驗批件,分別用于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后的難治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慢加急肝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如今,在我國已批準的14項干細胞藥物臨床試驗中,昂賽公司就占了3項。今年,該公司的研發大樓即將完工,后續將快速推進新產品研發和臨床試驗,推動干細胞藥物實現智能化和規模化生產,助力“細胞谷”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