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濱海新區區委人才工作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與產業創新發展局(以下簡稱“天津自貿區創新發展局”)指導,中國?天津供應鏈金融產業(人才)聯盟主辦、中大雅潤(天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承辦的“供應鏈金融風險防范與政策支持及平臺公司供應鏈轉型與創新研討會”在濱海新區舉行。業內專家圍繞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方向、風險防范、政策支持、平臺公司的供應鏈轉型等主題進行探討,共話創新、共謀發展。
中國?天津供應鏈金融產業(人才)聯盟秘書長、天津自貿區創新發展局副局長劉宇致辭并指出:供應鏈金融是產融結合的重要業態,在全球面臨產業鏈重構壓力的大格局下,對保障供應鏈穩定和實體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國“脫虛向實”和“回歸產業與實體”的政策導向下,在物聯網、區塊鏈等新科技更加成熟和充分賦能的條件下,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一些關鍵性的創新理念和原則將對供應鏈金融產生顛覆性的改變,乃至重塑整個產業金融體系。一是以“價值”而非“資金”為中心,建立金融需求與產業鏈、價值鏈的映射關系,將金融與產業深度嵌套,從根本上防止金融“脫實向虛”。二是準確理解供應鏈金融體系架構,不將創新局限于“鏈”的一維結構、和“多鏈融合”的平面結構,而應努力建立多節點、去中心化、立體化的體系架構,更加復雜、豐富、完整,各參與者在整個立體、網狀的結構中得到多重價值賦能和來源,價值體現更為充分和均衡,更加公平、普惠和有效率。三是在金融供需撮合機制、履約保障等方面更加強調區塊鏈、智能合約、數字貨幣等金融科技手段和載體的加持,重點利用智能算法匹配手段,更好地服務于非標智能撮合、多樣化的產業金融需求。未來,天津自貿試驗區將以中國?天津供應鏈金融產業(人才)聯盟為機制和載體,充分發揮專業化人才隊伍的優勢,在業務創新、資源對接和政策配套三個方面為地區行業發展和市場主體展業提供大力支持。
國浩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自貿港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淳提出:供應鏈金融要配合重點產業、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走規范化、市場化、標準化、數據化道路,防范信用風險、業務操作風險、虛假重復交易風險和數據風險。
國家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咨詢委員會特邀嘉賓蔣鷹,由我國產業金融體系建設著眼,闡述了供應鏈、產業鏈和投資鏈的發展歷程,深入分析國家政策支持及京津冀區域區位優勢,并指出天津應依托其良好產業基礎,通過路徑管控,搶抓機遇,做強供應鏈金融。
深圳前海聯合交易中心有限公司(QME)總經理董峰通過QME平臺的實踐分析,探討了平臺公司在高效實現供應鏈金融業務、助力交易體系建設、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并進而激活產業帶內生動力循環等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長期來看,平臺搭建將成為創新服務體系、創新投融資體系的重要基礎,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雙循環”新格局。
原北京證監局局長張新文認為: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對促進供應鏈金融發展有著積極作用。未來,供應鏈金融發展,可依托于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標準化基礎上制定行業行為規范,并在行業行為規范的基礎上制定相關法律法規,進而推進供應鏈金融有序發展。
中國?天津供應鏈金融產業(人才)聯盟于2021年5月15日在天津濱海新區成立。聯盟吸引了首批140余家企業單位、高等院校、平臺機構加入。聯盟致力于搭建信息資源共享、業務創新交流、產教研融合、商業合作對接、人才培養培訓平臺,構建產業與人才融合發展生態,推動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
聯盟成立以來,高端專業、開放活躍、多元前瞻的行業人才聯絡互動機制初步形成,成員之間交流深度不斷加深,信息交互愈充分,作為平臺的重要作用不斷凸顯。未來,聯盟將繼續圍繞行業創新發展,有效推進供應鏈金融產業在天津和濱海新區聚集,加強與天津港口及制造業優勢有機融合,助力天津打造新的支柱產業,并推動國家供應鏈金融創新,打造產融深度融合的“中國金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