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銜接起來,在有條件的區域率先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天津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建設,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葛嘯虎,濱海高新區細胞谷龍頭企業——天九再生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企業每年進口試劑耗材和儀器設備所繳納的關稅和增值稅,占到了研發費用的近一半。不只是天九再生,在高新區,還有不少生物醫藥研發企業,都面臨這個問題。2019年海關總署聯合國家部委出臺文件,允許在綜合保稅區內的研發型企業和機構,享受“保稅研發”,降低創新成本。葛嘯虎也曾經想過,把企業搬到能夠享受這個政策的自貿區,但算完賬,發現行不通。
8月份,天津創新性的啟動自貿區聯動創新區建設,把高新區和生態城部分產業區塊率先納入自貿區聯動創新區范圍,支持延伸復制自貿區政策,協同創新。其中一項重點就是,在聯動創新區內設立綜合保稅區,推廣保稅研發政策。高新區細胞谷里,集聚了包括海河實驗室、中國醫學科學院細胞產業轉化基地等一批重點平臺、企業,因此高新區計劃以這個區域作為首批試點,申報設立綜保區。
宮愛龍是“保稅研發”專項工作推動小組組長,往返于創新發展局與高新區管委會,這兩點一線成了他每天工作中的常態。像這樣的聯席工作會議,在記者蹲點采訪的一周內,宮愛龍每天都要參加兩三場。經過五輪的企業調研,宮愛龍他們測算出,“保稅研發”政策落地后,能節省三到四成的研發費用。而且,研發材料的通關時間將能壓縮2/3以上。這將大幅提升高新區細胞谷的產業聚集力。
在等待海關總署等國家九部委批復綜保區設立的同時,為了盡快減輕企業研發負擔,自貿區創新發展局和高新區管委會進一步創新,計劃在聯動創新區內,成立一家公益性質的平臺,幫企業盡可能用足現有的自貿區稅收減免政策,為創新松綁。這些政策的推動讓葛嘯虎所在的企業信心倍增。明年他準備啟動20億元的第二輪融資,扎根高新區,打造一個細胞全產業鏈條的平臺。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天津建設自貿區聯動創新區的消息,吸引了總部位于新加坡的盛裕集團,專程來到天津考察。這家企業在全球30多個國家擁有工業園區建設、運營經驗,和天津自貿區合作后,他們將為高新區和中新生態城提供包括規劃設計以及經營管理等全鏈條咨詢服務,幫助聯動創新區用足、用好保稅研發政策,加快推動優勢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