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首屆京津冀自貿試驗區聯席會議在津成功舉辦。會議形成了《創新成果經典案例集》(下稱:《案例集》),力求通過共同探索、務實創新、積極服務等方式,打造跨省市協同發展新“樣本”,推動三地自貿試驗區在制度創新聯動、產業鏈條互補、重點領域先行先試等方面邁上新臺階。
本《案例集》具有“數量精、領域廣、特色鮮明”的特點,涵蓋13項創新成果,均是源自三省市的經驗做法,涉及金融創新、醫療試點、通關便利化、人才引進、文化出口、平臺建設、管理機制等多個領域,在服務京津冀企業、服務實體經濟、助推跨區域產業鏈發展等方面有著明顯成效。
十三項創新成果經典案例分別為:
1. 發揮租賃產業創新優勢 服務京津冀企業升級拓展
2. 東疆為河北車企借帆出海 加快打造二手車出口基地
3. 創新商業保理融資模式 以資產證券化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4. 探索放寬緊缺急需外籍專業人才引進條件 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
5. “分公司+FT賬戶模式”服務京津冀企業
6. 出臺創新舉措 推動保稅維修產業做大做強
7. 發揮京津冀文化企業協同效應 打造國家文化出口基地
8. 設立京津冀協同發展基金
9. 實施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 助推京津冀“注冊+生產”跨區域產業鏈發展
10. 京津攜手成立綠色物流“雙中心”打造海鐵聯運新模式
11. “京津冀通關便利化”區塊鏈場景應用平臺
12. 綜保區區域一體化運營管理新機制
13. 四大機制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樣板
現場,三省市分別圍繞“京津冀通關便利化”區塊鏈場景應用平臺、“分公司+FT賬戶模式”服務京津冀企業、綜保區區域一體化運營管理新機制的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進行重點發布。
天津:“分公司+FT賬戶模式”服務京津冀企業
主要做法:2019年自由貿易賬戶在天津自貿試驗區落地實施以來,天津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與中國銀行天津分行、招商銀行天津分行緊密合作,在服務自貿試驗區企業的同時,不斷開展政策創新,延伸和拓展自貿區金融創新政策的適用面,推出了“分公司+FT賬戶模式”,該政策為京冀企業享受FT賬戶政策紅利創建了有效路徑,滿足京冀兩地企業跨區域使用FT賬戶的需求。
機場片區與中行、招行專門成立了FT賬戶工作專班,專人專題研究FT賬戶功能的應用問題。在走訪企業調研中,了解到京冀區域的企業以及我市自貿試驗區外企業有開設FT賬戶的實際需求,但基于地理位置、產業配套和稅收等因素,無法將企業遷址到自貿試驗區內。為此,機場片區會同中行、招行,推出“分公司+FT賬戶模式”,京冀企業可在天津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設立分公司,并以分公司名義開設自由貿易賬戶,既保證了京冀稅源不流失,又滿足了企業開展有關進出口和跨境結算業務,享受政策紅利的需要。
取得成效:截至目前,已有河北艾爾德物流有限公司等5家天津自貿試驗區外企業通過在機場片區設立分公司,開立了FT賬戶。目前,共有206家企業在機場片區開設了FT賬戶。
北京:“京津冀通關便利化”區塊鏈場景應用平臺
主要做法: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利用區塊鏈技術特點,創新“單一窗口+區塊鏈”模式,促進京津冀三地海關通關、口岸物流數據上鏈共享,通過各單位數據上鏈存證,實時流通、清晰確權、痕跡可查,實現通關、物流時效查詢,為企業優化作業流程,提高運作效率,促進外貿業務協同辦理,提升政務智能化服務水平。一是使用Fabric區塊鏈技術,完成底層的建設;二是制定了京津冀海運通關物流數據共享的數據標準,開發完成數據上鏈接口;三是協調三地商務、海關、物流運營主體數據上鏈。截至目前,此項建設完成了京津兩地跨境貿易數據上鏈工作。
取得成效:本次區塊鏈應用服務平臺主要建設了綜合服務和運營管理兩大系統,分別滿足政府和企業需求,均可根據自身需求分別上鏈應用。實現了單一票貨物全流程追溯;單一企業通關物流時效統計;某一時段口岸通關物流時效分析。在應用效果上,區塊鏈場景實現了海港、空海關數據實時上鏈,改變了企業通關物流數據需要通過多個平臺分別獲取的現狀,為企業提供即時動態物流、通關數據服務,進而優化作業流程、提升貿易效率;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單一窗口”一站式獲取企業、港口和海關共享的可信數據,為實時掌握海港物流狀態,并通過數據關聯分析、通關全鏈條時效分析,有針對性的優化服務。在世行營商環境評價中,發揮了案例準備、時效舉證作用,成為壓縮通關物流時間的重要佐證。
河北:綜保區區域一體化運營管理新機制
作為全國首個正式批復的跨省市綜保區,大興機場片區綜合保稅區京冀兩地圍繞破解協同管理運營機制障礙,實施“一個海關監管機構全權負責,一個管委會統籌管理、一個平臺統籌運營、分建統管、協商分配”的一體化運營管理新機制。其中,“一個海關監管機構全權負責”是指定由一方海關牽頭負責綜保區的日常監管;“一個管委會統籌管理”是指京冀聯合構建一個管委會來統籌負責日常管理;“一個平臺統籌運營”是指由大興區、廊坊市及首都機場集團三方共建一個綜保區平臺公司統籌負責日常運營;“分建統管”模式是指在建設初期對建設分工內容及管理標準進行統一;“協商分配”機制是指公開透明針對稅收分成、進出口貿易成效共享等事宜開展定期協商。通過前述五方面創新,有效構建起了特色鮮明、運營流暢、管理高效的一體化運營管理新機制。
主要做法:針對協同管理運營機制障礙相關問題,綜保區區域一體化運營管理新機制進行如下五個方面的有效創新:一是監管機制創新,通過實施“一個海關監管機構全權負責”,有效解決了跨省市綜保區海關監管權限分散的問題;二是管理載體創新,通過實施“一個管委會統籌管理”,有效解決了跨省市共管過程中事項權責及口徑不一的問題;三是運營機制創新,通過實施“一個平臺統籌運營”,有效解決了跨省市管理過程中多載體難協同的問題;四是管理模式創新,通過實施“分建統管”模式,有效解決了管理初期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面臨的實施標準不一的問題;五是分配機制創新,通過實施“協商分配”機制,有效解決了跨省市綜保區在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問題。
取得成效:基于綜保區區域一體化運營管理新機制,京冀兩區域共同探索了統一的運營思路,并探索建立起全國首個“一個系統、一次理貨、一次查驗、一次提離”的高效通關監管模式;在提升整體管理效率方面,京冀兩地協同推動了保稅物流、保稅服務、保稅研發、保稅加工等領域近30個外向型發展項目順利落地,并就項目未來的發展配套達成了統一的管理思路。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作為三地中最早設立的自貿試驗區,天津自貿試驗區已積累了六年經驗,區域建設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進展。
截至目前,累計實施制度創新措施487項,向全國復制推廣試點經驗和實踐案例38項,切實發揮國家制度創新“試驗田”作用的同時,為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靜水深流提供了有力支撐。
未來,天津自貿試驗區愿與京、冀自貿試驗區一道,在“信息共享、創新共推、模式共建”的制度創新合作對接機制下,通過協同創新,努力形成更多的可復制推廣經驗,更好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