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是天津的特色優勢產業。“雙碳”背景下,租賃業不斷加碼綠色項目,成為天津綠色金融的重要成員。不過,融資租賃業務對外部資金的依賴程度較高,暢通的融資渠道是綠色租賃開展的必要支撐。
為此,天津租賃業創新融資方式,先后發行全國首只綠色“碳中和”資產證券化創新產品、全國首單租賃企業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等產品,助推綠色租賃業務風生水起。
綠債創新迭出
最近,天津市金融局發布了一批自貿區創新案例。
其中,東疆轄區內國網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下稱“國網租賃”)發行的全國首單租賃企業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21國網租賃MTN002(可持續掛鉤)”入選。該期債券由上海銀行、天津銀行聯合承銷,發行規模5億元,期限3年,發行利率3.19%,發行利率較同期市場中長期債券發行利率低22個基點,由此進一步壓降相關綠色低碳項目的融資成本。
作為債券市場的重要成員,租賃公司發債頗為常見。但入選創新案例的這單債券卻有著與眾不同之處,其最大的創新在于設置KPI考核指標。可以看到,國網租賃此單綠債募集資金的投向非常明確,重點投向風電、光伏、水電以及特高壓等清潔能源項目,且掛鉤設置了發行人“2年內清潔能源領域融資租賃累計投放金額不低于200億元”的關鍵績效指標。這種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的設定,進一步助推租賃企業擴大綠色低碳領域的資金投入。
無獨有偶,東疆轄區內的華能天成租賃對綠色業務同樣情有獨鐘。“我們專注于清潔能源領域,成立7年來已累計投放規模近1000 億元。”華能天成有關負責人說,目前,天成租賃客戶結構中市場化客戶占比超 85%,市場化客戶中民營中小業主客戶占比超 80%。資產總額近 500億元,涵蓋風電、光伏、水電、工裝設備、儲能等能源電力領域,租賃資產100%為綠色資產。
天成租賃是綠色債券發行的“常客”,2018年以來已累計發行各類綠色債券近160億元。通過創新綠債品類,更多的設備、技術和資金陸續進入綠色項目領域。
人行天津分行官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天津共發行綠色債券154億元,是去年同期的4.26倍。這其中不乏租賃公司的貢獻。
金租業務占比高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逐步推進,綠色租賃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有研究機構預測,中國綠色金融市場規模到2060年將增至100萬億元。若按照融資租賃10%的滲透率測算,我國綠色租賃市場規模到2060年將達到10萬億元。
在這一綠色賽道上,銀行系租賃公司表現亮眼。依托較好的融資渠道,金融租賃在綠色領域優勢明顯,“綠色租賃”業務占比較高。天津銀保監局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轄區內金融租賃公司節能環保相關“綠色租賃”項目余額超400億元,占全部租賃資產比重接近三成。
在天津整體綠色貸款中,金融租賃同樣分量十足。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金融租賃公司綠色貸款余額合計1096.85億元,占比達27.90%,成為天津綠色貸款的第二大貢獻者,僅次于四大全國性商業銀行。
尋求差異化競爭
當前,依托融資租賃集聚優勢,天津租賃行業圍繞低碳經濟、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等領域創新綠色租賃產品,已形成涵蓋方案設計、租賃物管理、風險控制等環節的完整的綠色租賃服務鏈條。
但需要注意的是,融資租賃較之銀行信貸,成本相對更高。為形成獨特競爭力,租賃公司需要為企業設計差異化、個性化解決方案,比如尋找更細分的領域,或者設置的租賃還款結構更為靈活、租期相對較長等。
前段時間,華能天成租賃實現了遼寧省某分散式風電項目“三通”(即“村村通”“廠廠通”“路路通”)創新模式的落地。在這單業務中,天成租賃通過提供設備直租方案,為項目提供了額度占總投資近 80%、期限長達14 年的融資租賃支持,以滿足項目建設所需設備采購及施工服務資金需求。
但事實上,分散式風電項目總體上小而分散,很難從傳統銀行渠道獲得融資。據了解,相較集中式風電,分散式風電更接近負荷中心,有利于緩解新能源消納問題,可有效減少遠距離電力輸送導致的能源損耗。但另一方面,分散式風電面臨投資方信用水平偏低(民營開發商占比超 50%)、單體規模較小(規模20MW占比近50%)、開發審批手續相對繁雜、采購和運維管理成本較高、高度依賴地方電網消納、資產評估難度較大等核心問題,項目投資方普遍面臨融資渠道不暢、融資困難等問題。
對此,天成租賃所做的創新在于“三通”模式,對同一區域開展打包規劃及融資。通過將同一行政區域管轄(“村村通”)、集團企業下轄(“廠廠通”)、路網區域管轄(“路路通”)的風資源在項目開發、建設、并網、運維、交易等電站全生命周期各階段進行統籌整合,形成批量化的項目審查流程,并開展集約化采購和運維管理等措施,實現了項目總體風險的有效管控。更為重要的是,其在融資期限、融資額、融資利率、還款安排、投放效率等方面,逐步構建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差異化競爭壁壘。
在資產質量上,目前天津綠色租賃業務的不良貸款率較低,部分頭部企業不良率為零。不過,緊盯綠色租賃業務的底部資產風險,尤其是承租人的還款能力、租賃標的物的可變現能力等始終是風控管理的必修課。業界稱,目前綠色租賃資產管理、評估及后期處置所帶來的挑戰不小,尤其是部分風電項目上網面臨困難,發電收益的不確定性直接影響租賃業務風險及收益;其后期不良資產的處置清收渠道仍有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