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全國首個全流程、自動化統一制證中心,升級推出“一企一證”綜合改革2.0版方案,企業辦證“接力跑”變“百米沖刺”,上線“惠企政策適配器”,實現由“企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企”,實行“一套材料辦審批”,提升項目審批效率,推出“智慧政務+地圖服務”,從源頭解決企業、群眾辦事“找錯門”的難題,獲批全國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今年以來,濱海新區瞄準企業和群眾服務需求,用一項項“硬核”改革舉措跑出優化營商環境加速度,不斷豐富審批制度改革的“濱海樣本”,持續激發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活力,提升企業和群眾滿意度,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扎實推進“證照分離”改革
企業辦事痛不痛快、效率高不高,是營商環境的標尺。瞄準企業服務需求,濱海新區同步推進“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證照分離”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以“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為例,該備案登記原為企業辦理進出口貿易的必備手續,該事項由于所涉企業多、使用范圍廣、辦理頻率高,年辦件量均在1600件以上,最高達到2000件以上。2021年,新區取消該事項,申請人可直接辦理海關“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注冊登記”,實現了貿易企業減環節的便利化。
這背后是濱海新區持之以恒的改革,讓守信企業辦事從“便利化”變為“極簡化”:濱海新區廣泛推行承諾制審批,大幅提高審批效率。信用良好者只需提交一張申請表和一張承諾書即可當場獲得許可證照和批文;信用一般者需要提交部分必要材料和一張承諾書便可辦理;違法失信記錄者不適用承諾審批。目前,新區已累計將363個事項、900余個承諾材料納入承諾審批清單,今年以來全區共有762家市場主體享受到“承諾辦”“容缺辦”便利化審批服務,企業辦事效率越來越高,滿意度不斷增加。
“一企一證”改革再升級
高效率審批的背后是一次次突破自我的改革和服務理念的升級———勇立潮頭、先行先試,將“簡”字做到底,提升審批效能。在眾多改革措施中,“一企一證”綜合改革具有示范效應。
坐落在中新天津生態城的方特“熊出沒”主題酒店(以下簡稱“‘熊出沒’酒店”)只提交一份材料、一窗受理、一次踏勘、一證覆蓋,就在2021年“五一”小長假前順利拿到了行政許可證,破解了企業需要跑多部門、多次提交申請材料的難題,為企業節省了時間,解了燃眉之急。
“此次對于‘熊出沒’酒店我們采取了多部門聯動、協同配合,可以說是又一次有益探索,目的就是讓企業享受‘極簡化’審批,辦事更加便利、更有效率。2021年4月,濱海新區‘一企一證’改革2.0版方案的推出,實現改革再升級,在覆蓋高頻民生事項、優化智能審批、建立考核機制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區政務服務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2021年5月26日,中央深改辦《改革情況交流》第37期(總第996期)以“天津濱海新區探索‘一企一證’改革”為題,將改革經驗向全國推廣;2021年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濱海新區“一企一證”在正面榜單榜上有名;“一企一證”綜合改革被列為天津市重點改革任務,并列入《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這些既是對濱海新區“一企一證”綜合改革的肯定,也必將激勵新區繼續改革、持續探索,“試”出好制度、做出好樣板。
探索京津冀審批協同機制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持續推進,京津冀三地產業銜接、項目合作?愈加頻繁,資源共享、人員交流等需求更加多元,企業、群眾“跨省通辦”需求更加迫切。
“不僅不用到天津辦理,而且這么多證件一次性就辦好了,太方便了!”天津京承慧昕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肖先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跨域通辦”服務專區順利領取了公司在天津濱海新區的營業執照和出版物經營許可證。這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開廳以來首個通過“跨省通辦+辦好一件事”服務模式辦理的業務。據了解,現如今落戶新區的北京企業和通勤兩地的人員已經實現24小時就近自助辦理北京行政許可的相關業務,真正實現了“跨省通辦”,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在新區成為現實。
濱海新區率先實現京津冀“跨省通辦”“同事同標”,與北京城市副中心、海淀、東城、西城、豐臺、河北省渤海新區建立“跨省通辦”聯動機制,簽訂“跨省通辦”合作協議,推行“就近交件、形式審查、材料流轉、屬地辦理、異地送達”的服務模式,破解企業與人民群眾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的難題,實現京津冀300個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56項事項“同事同標”。此外,濱海新區建立首個京津自助服務廳,通過自助終端24小時自助辦理北京24個部門的179項政務服務事項;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北京自貿區政務服務中心各投放1臺天津政務服務自助機,可辦理142項便民事項。
提升政務服務滿意度
在探索為企業提供“極簡化”審批服務的同時,濱海新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為群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滿意度。
新區梳理確定了77項便民服務事項,下沉至21個街鎮、444個社區受理,開設504個通辦窗口,設置964名專崗人員,依托政務幫辦平臺,打破戶籍地、居住地限制,群眾可在任一村居就近申報。截至目前,已累計辦理2.84萬余件。以高頻民生事項為重點,以群眾“辦成一件事”為導向,梳理出人生八件事+為老、幫困、助殘服務的“8+3一件事”事項清單,推動跨部門多事項融合辦理,上線“出生一件事”指引辦理服務。進一步推動辦事全程電子化,2021年10月1日正式上線160枚電子印章,率先運用于低保和低收入殘疾人家庭冬季取暖補貼和冬季送溫暖工作2個民生事項。
此外,濱海新區開發建設“濱海新區政務幫辦平臺”,提供88個高頻事項在線幫辦預審、委托進件服務,辦事人線上填報、上傳要件,審批人員在線批注、及時反饋。推動實現平臺與天津網上辦事大廳、各類業務專網的數據對接,完善“津心辦”APP新區旗艦店功能,推動政務服務從“網上辦”向“指尖辦”延伸。開發“智能審批”模塊,推出臨時懸掛設置標語或宣傳品許可、普通道路貨物運輸許可等“智能審批”服務,實現申請人線上自主申報、系統自動鎖定比對信息、自動審批即時出具結果的全流程自動化審批,累計辦理791件。
2021年7月,根據國家發改委《2020年國家級新區營商環境評價報告(天津濱海新區)》,濱海新區在18個國家級新區營商環境評價測評中總體評價優秀,有關改革經驗和典型做法被全國借鑒或復制推廣。
未來五年,濱海新區將錨定率先建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樣板區這一目標,聚焦打造誠信濱海、便利濱海、專業濱海和效率濱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打造全鏈條的高效審批、全過程的公正監管和全周期的優質服務,努力建設全國性營商環境標桿和示范,為全面建設美麗“濱城”、加快打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