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五年一規劃,五年一跨越。“十三五”時期是天津自貿試驗區踐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十四五”期間這里又將繪就出怎樣一幅圖景?12月27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十四五”規劃》正式對外發布。《規劃》全文視野開闊、思路清晰,通過12章39節內容,明確了天津自貿試驗區未來五年發展建設的“路線圖”。圍繞《規劃》核心內容推出的《藍圖展卷丨天津自貿試驗區發展“十四五”規劃》系列報道,對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功能區域和主要工作進行闡釋與介紹。
《規劃》從構建暢通“雙循環”的新貿易格局、建設服務實體的金融開放創新高地、做優互聯互通的運輸自由體系、建設開放合作的國際科技創新高地、探索支持前沿產業發展的制度體系、全方位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深化面向日韓的開放合作、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等9個方面,提出“十四五”時期天津自貿試驗區參與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培育良好產業生態、建設科創高地、支持京津冀緊密互動合作、進一步推動開放發展等一系列工作和舉措。
構建暢通“雙循環”的新貿易格局
通過制度創新、政策升級和平臺再造,鞏固提升貨物貿易,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探索發展新型貿易業態,力爭構建暢通“雙循環”的新貿易格局。
● 促進貨物貿易自由便利
● 促進貨物貿易自由便利
● 鼓勵貿易業態創新升級
建設服務實體的金融開放創新高地
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導向,推動跨境金融開放度提升,鞏固特色金融發展優勢,打造若干高能級新型金融基礎設施,大力培育“融資、交易、風險管理”三位一體的創新金融生態,建設服務實體的金融開放創新高地。
● 推動跨境金融開放度提升
● 鼓勵發展特色金融業
● 打造新型金融基礎設施
做優互聯互通的運輸自由體系
通過制度創新推動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做大做強國際海運、航空運輸、中歐班列多種交通運輸業態,統籌推進多式聯運,將天津自貿試驗區打造成為我國北方聯通國內國際、暢通“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和開放平臺。
● 加快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
● 打造國際航空物流中心
● 貫通多式聯運體系
建設開放合作的國際科技創新高地
發揮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與賦能作用,突出以開放促創新,深化研發設計、人才引進、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創新合作,吸引集聚國際高水平創新要素和資源,形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策源地和發展新引擎。
● 建設開放合作創新平臺
● 吸引集聚國際科創人才
●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
探索支持前沿產業發展的制度體系
立足天津自貿試驗區產業基礎和制度創新優勢,著力培育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綠色經濟三大前沿產業,建設“國際數據服務特區”“中國信創谷”“京津冀‘細胞谷’”“綠色經濟示范基地”,打造天津自貿試驗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 培育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
● 打造生物經濟發展新高地
● 構建綠色經濟發展新生態
全方位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
積極推動三地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更加主動地承接北京產業轉移落地,吸引集聚京津冀重大科研成果在天津自貿試驗區轉化落地,形成與北京和河北之間產業互補共興、跨區域集群化的發展格局。
● 深化與北京產業轉移合作
● 推動共建世界級產業集群
● 促進三地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
深化面向日韓的開放合作
充分利用RCEP實施機遇,發揮天津區位優勢,進一步深化與日韓在物流、貿易、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的經貿往來,積極推動與日韓重點經濟區域的交流合作,為深化中日韓經貿合作探索新路徑新經驗。
● 擴大貿易往來
● 深化產業合作
● 探索規則對接
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結合天津自貿試驗區基礎和優勢,以中新生態城聯動創新區為依托,深化中國與新加坡經貿合作;對標中歐CAI協議,打造中歐全面投資合作示范區;加強交流合作,積極推動高質量“走出去”,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 深化與新加坡雙邊合作
● 打造中歐全面投資合作示范區
● 積極推動高質量“走出去”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圍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目標,深入推進政務服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和城市國際化品質等創新工作,加快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 打造高效便捷政務環境
● 營造規范有序市場環境
● 構建國際公信法治環境
● 提升國家中心城市開放品質
以改革促發展,問創新要未來。“十四五”時期,是天津自貿試驗區繼往開來、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這里將緊扣國家戰略,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推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放,積極開展“首創性”“差異化”“集成式”改革,推動天津自貿試驗區朝著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