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動,萬象生輝。時序流淌中,新一年的奮斗樂章已奏響。
回望過去一年,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的雙重考驗,天津自貿試驗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頂層制度設計、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全市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和突破。
2021年,自貿試驗區新登記市場主體12792戶,同比增長18.09%,其中外商投資企業256家,同比增長22.49 %;備案境外投資機構30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1.44億美元;實現稅收收入(全口徑)565.34億元,增長20.14%。
夯基壘臺 貢獻“天津經驗”
制度創新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核心任務,在以開放倒逼改革的發展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掛牌以來,天津自貿試驗區累計實施502項制度創新措施,累計向全國復制推廣38項試點經驗和實踐案例,占全國集中復制推廣的18.6%,有效發揮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制度創新試驗田的引領作用。
2021年,躬逢“兩個一百年”交匯的歷史時刻,天津自貿試驗區于鑒往知來、求新求變中審視發展成績,涵養發展動力。通過對過去五年477項制度創新成果進行全面評估,摸清制度創新底數,形成了差異化改革、特色化探索的“天津經驗”,這些經驗為自貿試驗區明確下一步制度創新的用力方向提供了基礎保障。
立足新發展階段,天津自貿試驗區在更大范圍、統籌更多資源為國家試制度做出有益嘗試。2021年,在全國率先掛牌建設聯動創新示范基地,成功設立濱海高新區、中新生態城部分區域作為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積極推動濱海新區實現“全域自貿”。
得益于自貿政策溢出效應的持續顯現,合源生物獲得天津市第一張細胞藥品生產許可證,高新區先進計算與關鍵軟件(信創)、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掛牌成立,中新生態城獲批北方大數據交易中心……聯動創新工作取得新突破。
“十四五”時期,是自貿試驗區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基礎性制度開展深層次改革試點,深化首創性、集成性、差別化改革和繼續探索更高水平自主開放的戰略機遇期。天津自貿試驗區著眼長遠發展,加強制度設計和頂層謀劃,高水平編制完成《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十四五”規劃》,推動區域發展邁上新臺階。
自貿聯動 服務國家戰略
作為當前三大國家戰略之一,京津冀協同發展可以說是一場重大的深刻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叮囑:“要從全局的高度和更長遠的考慮來認識和做好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目前,自貿試驗區在京津冀三地已實現全覆蓋,這為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圍繞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天津自貿試驗區在跨區域合作、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立聯動機制等方面持續發力。2021年,在首屆京津冀自貿試驗區聯席會上,三地共同簽署《京津冀自貿試驗區三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發布13項京津冀自貿協同創新成果,成立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智庫聯盟,為實現跨區域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與均衡協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經驗做法和智力支持,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歷程中的又一標志性成果。
天津自貿試驗區兼顧制度創新“策源地”和產業聯動“承載地”,加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隨著華電集團、中國聯通等一批央企項目落地,目前已累計承接非首都功能重點項目超4000個,注冊資本近6000億元。
此外,天津自貿試驗區加速構建聯動發展新格局,建立政務服務京津自貿區通辦聯動機制,以政務服務改革促進跨區域政務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目前已推出3批153項“同事同標”事項。京津兩地市級政務服務中心通過采取“互派人員,互設窗口”方式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提出696個事項辦理服務。
2021年7月,濱海新區(天津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辦與河北省滄州渤海新區行政審批局簽訂《津冀政務服務通辦聯動機制框架協議》,推行“就近交件、形式審查、材料流轉、屬地辦理、異地送達”服務模式,首批各自30項商事登記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現“跨省通辦”。目前,已建成的“京津冀+雄安(3+1)”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臺有119個事項上線辦理,惠企便民服務半徑不斷擴大。
積極作為 服務全市經濟發展
2021年,天津自貿試驗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在夯實產業優勢、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改革創新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融資租賃穩居全國龍頭地位。2021年首次年度船舶租賃突破100艘,同比增長181%。截至2021年底,自貿試驗區內各類租賃企業4009家,注冊資本6776.47億元。其中,東疆片區船舶租賃、海工租賃、離岸租賃、飛機資產交易業務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商業保理增資勢頭強勁。2021年落地國內首筆跨境人民幣保理業務。截至2021年底,自貿試驗區內共有各類保理企業531家,商業保理資產規模達2840億元。其中,東疆片區和中心商務片區新設保理企業數量占全市近95%;中心商務片區成為國內首個承接商業保理省級權限區域。
——汽車平行進口實現創新突破。2021年落地國六環保信息公開政策,推動二手車出口業務及服務模式創新。天津口岸全年進口平行車輛數超2.5萬輛,進口額225億元,全國占比達60%以上。截至目前,東疆片區4家二手車出口試點企業累計出口近650臺,出口貨值超800萬美元,出口業務總量全市占比超七成。
——保稅維修加速發展。2021年,成立保稅維修企業聯盟助力行業發展。全年保稅維修進出口貨值158.91億元,同比增長73.79%,實現維修產值超21.8億元,維修收入超2.2億元。
——跨境電商提速增效。探索跨境電商賦能實體產業轉型升級新模式,推廣跨境電商線下體驗店,打造跨境電商直播帶貨基地。2021年,濱海新區跨境電商進出口總單量2848萬單,交易額約48.68億元,占全市九成以上。
——生物醫藥取得重要階段性發展成果。2021年,機場片區已批準天津腫瘤醫院空港醫院共7個批次、2個品規藥品,進口貨值超1000萬,大幅降低患者用藥成本,同時吸引了羅氏制藥等知名企業落戶。東疆片區完成全國首單進口中藥材分揀試單,為打造全國綜保區內首個“進口中藥材分揀基地”開展積極探索。
——金融改革創新持續推進。FT功能實現更大突破,2021年當年開設全功能資金池11個,歸集資金超66億元。自貿試驗區設立至2021年底,區內主體累計新開立本外幣賬戶11.5萬個,辦理跨境收支2937.8億美元,占全市的23.9%,辦理結售匯1302.2億美元,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量5788.9億元人民幣,約占全市40%,有力支持天津自貿試驗區開放型經濟發展。
穿石之勁,貴在以恒。這些數字的背后是一次次“刀刃向內”的改革轉向,一項項創新舉措的見行見效,一個個具體項目的扎實落地……
今年,是“十四五”全面推進之年,也是天津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之年。3月1日召開的自貿試驗區管委會第十八次主任辦公會就2022年工作任務進行部署,圍繞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突出首創性、實效性、協同性;著力爭擴區、爭支持、爭項目;推進產業升級、貿易升級、綜合保稅區升級等做出指示,高質量推進自貿試驗區各項工作。
天津自貿試驗區將以市委“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為引領,全面深入貫徹落實天津自貿試驗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精神,緊盯區域發展“路線圖”,圍繞“著力建設國內國際經濟雙向循環的重要資源要素配置樞紐、京津冀現代產業集聚區、中日韓自貿區戰略先導區,打造世界一流自由貿易園區”的定位和目標,在深入推進貿易、投資、資金、人員、運輸自由便利與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方面持續發力。同時,將加強壓力承載測試,持續探索開展RCEP、CAI、CPTPP等國際規則對接實踐,研究CPTPP,跟蹤CAI進展,推動天津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