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遠海控(01919.HK,601919.SH),在其每年3月底4月初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會詳細闡述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最近一期的中遠海控《可持續發展報告》,用了77頁的篇幅,從“治理篇”“專題篇”“議題篇”等角度,展示了公司在環境、社會、公司整理等超越單純財務指標之上的可持續發展舉措。
作為一項評估企業經營情況的重要指標,ESG(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Governance,公司治理)主要用于評價企業在環境議題、社會議題、公司治理議題方面的作為。隨著中國企業正經歷從財富驅動轉向價值創造的“范式變化”(paradigm shift),ESG這一指標變得越來越重要,并與財務指標、經營指標、品牌價值等指標一起,成為綜合評價企業發展狀況的全新視角。
4月15日,“雙碳下的ESG——全國首個省級ESG評價指南及成果發布會”順利舉行,發布會由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主辦、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天排所)承辦、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測)協辦。會上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濱海新區區委常委、副區長,天津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局局長尹曉峰出席并致辭,同時參會的還有天津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局副局長曹正清、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金融局局長趙磊、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天、華測檢測認證集團副總裁、技術服務事業部總裁周璐等。
會議全面解讀了全國首個省級ESG評級標準《企業ESG評價指南(試行版)》,并發布了《天津市企業ESG評價報告》《天津市ESG30指數》研究成果報告。在對包括中遠海控在內的93家香港聯交所上市企業、上交所上市企業、深交所上市企業和天津市屬國企進行充分公開信息采集的基礎上,以一二級通用的要素指標和三四級針對不同行業特點而設計的個性化指標為評價標準,重磅發布的《天津市ESG30指數》將為企業更好地開展ESG專項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務。
ESG是“雙碳”目標的強力抓手,更是企業長期競爭力來源
中國碳排放規模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且碳排放占比超過GDP(國內生產總值)的世界占比。近年來,無論是從承擔全球責任的角度還是從推動自身結構性改革、提升國民環境福祉的角度,中國都力促節能減排。
2020年9月,中國政府明確提出“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3060”戰略目標,并已完成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5%的目標。據投資銀行高盛集團統計,中國的減排幅度在全球重要經濟地區中位居前列,僅次于力推“綠色工業革命”的英國。中國也是世界碳排放規模最高的幾個國家中第一個提出“碳中和”的國家。
在回答澎湃新聞“該ESG評價在天津自貿試驗區的試行,對于‘雙碳’目標的推進有哪些影響和積極意義”的提問時,天津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局金融發展中心副主任金海平將其定位為“強力抓手”。
“評價指南大幅增加了碳排放等相關指標,與‘雙碳’目標直接掛鉤。通過企業對該指南的應用,可以量化企業的‘環保水準’,助力企業的碳減排、碳資產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促進企業融資,達到減排-融資-再減排-再融資的良性循環,提升企業‘雙碳’要求下的生存能力,讓‘雙碳’目標達成具有良好的微觀基礎。從中觀上,大量企業ESG信息的抓取和披露,能夠讓政府部門更好地摸清本地‘雙碳’的底數,為采取合適的工作舉措提供指引。同時對企業具有激勵作用,也為‘雙碳’目標在中觀、宏觀層面的達成提供了強力抓手。”金海平表示。
行業研究報告顯示,ESG可以促使產業鏈上企業采用新技術,對污染和排放進行管理和改善的資金節省與經濟增長,可達數億元人民幣。在大型企業,這一數字可能是數十億元人民幣。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ESG既是達成“雙碳”目標的強力抓手,更是企業長期競爭力的重要來源之一。而比起傳統的企業社會責任評估體系,ESG所包含的要素標準,與企業長期戰略高度吻合,重新定義了企業在中國經濟轉型的新范式下,實現長期增長的應有之義。
《中國資產評估》雜志2021年11月刊發的咨詢公司德勤的研究報告《ESG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表明,具有較高ESG水平的上市公司,一般都有較好的風險控制能力,其結果表現為上市公司會面臨更少的因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問題導致的訴訟爭議和監管處罰事件,具有較低的系統性風險。
“對企業而言,優秀的ESG評級代表了市場對于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投入和表現的認同,有效幫助企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進一步幫助企業吸引投資,甚至能夠以更低的成本進行融資。”金海平對澎湃新聞表示,“我們發布該ESG指南及指數,也是希望督促天津市企業進一步提升在環境、社會、治理方面的管理水平,提高天津市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時代的競爭力。”
ESG投資日益成為市場的關注焦點。全球最大的指數編制公司之一富時羅素(FTSE Russell)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中國的ESG投資大約從2015年開始興起,直到2019年,僅有不到1%的資管公司將ESG作為投資中的分析因子,但該比例在2020年已上升至16%。
ESG溝通需加強,天津市企業ESG發展空間巨大
肩負著“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聯合天排所和華測協同編制的評價指南,是一套既對接國際標準,更符合中國國情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從“信息披露”和“促進融資”兩個維度滿足企業新需求。
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天在發布會上介紹稱,依托于華測檢測的專業技術,本次指數榜單依據的評價指南,通過融合國際最普遍使用的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報告標準和國際普遍認可的可持續發展會計準則委員會基金會標準(SASB,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結構與國際接軌,又根據全國兩會著重強調的“促進鄉村振興”等議題,特色添加了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等特色指標,充分參考國際標準,體現中國特色。
此次《天津市ESG30指數》調研涵蓋的企業數量為93家,其中上交所上市企業34家、深交所上市企業33家、市屬國企28家、聯交所上市企業8家,包括在上交所和聯交所共同上市的4家企業以及天津市屬國企與聯交所上市的交叉企業2家。
信息披露方面,93家企業中有67家企業通過ESG報告、企業年報、官網、公眾號等渠道主動披露ESG信息,主動發布率超過七成,其中還有27家企業以獨立報告的形式發布了ESG報告。
華測檢測認證集團副總裁、技術服務事業部總裁周璐 在回答澎湃新聞關于數據來源的提問時表示:“在信息的全面性上,除了企業公開渠道發表的報告和信息(包括ESG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以外,我們還從各樣本企業年報、官網、公眾號,監管機構、正規媒體、行業數據庫以及其他公開信息渠道持續收集和整理ESG信息。”
而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華測采用人工采集+AI抓取形成的ESG數據庫,通過“人工采集采用雙采集+雙審核+錄入復核”模式,對二級指標下520多個定性與定量指標進行評估,以綜合反映企業的ESG管理實踐水平以及應對重大突發風險的能力。
而在促進融資方面,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局金融發展中心副主任金海平以抓金融機構、抓重點企業、抓監管機構的三個抓對澎湃新聞做了說明,“ESG評估,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支持和促進企業融資,所以牛鼻子在金融,我們會不間斷地對接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對接,開發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爭取對ESG評分高的企業更好地獲得融資。企業方面,重點針對雛鷹、瞪羚及擬上市企業進行應用推廣。同時,我們還將對接人民銀行以及各大監管機構,看看是否能夠將ESG評分納入對綠色金融、綠色信貸的評價和認定。”
《天津市企業ESG評價報告》還從積極開展ESG信息披露、完善ESG組織制度架構、積極響應雙碳目標防范緩解氣候變化風險、積極帶動供應鏈企業踐行ESG理念等四方面,提出了對天津市企業ESG發展的建議。榜單中,除了在A+H股上市的中遠海控得分最高被評為A級之外,沒有企業獲評最高的AAA評級以及次高的AA評級,大部分企業的評級集中于CC級與C級,“天津市企業ESG整體發展空間巨大。”報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