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7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銳意改革、大膽創新,成為天津重要的對外開放平臺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支點。截至目前,天津自貿試驗區累計實施502項制度創新措施,累計向全國復制推廣38項試點經驗和實踐案例,占國家層面集中復制推廣經驗的18.6%,有效發揮了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制度創新試驗田的示范引領作用。
時代的大潮總是不舍晝夜、奔騰不息。2015年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天津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由此開始,一場改革開放新征途的探索在這片熱土上開啟了新篇章,“自貿試驗區”的概念也從這里走向了京津冀。
服務國家戰略支點
天津自貿試驗區從成立之初,就將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視作核心任務之一。一方面,天津自貿試驗區的明確定位就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制度創新試驗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貿易園區”;另一方面,京津冀三地都已先后成立自貿試驗區,這使得京津冀協同發展、自貿試驗區兩大國家戰略疊加,進一步拓寬了改革開放試驗田功能。
截至目前,天津自貿試驗區累計實施502項制度創新措施,累計向全國復制推廣38項試點經驗和實踐案例,占國家層面集中復制推廣經驗的18.6%,有效發揮了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制度創新試驗田的示范引領作用。
去年以來,天津自貿試驗區發起召開首屆京津冀自貿試驗區聯席會議,成立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智庫聯盟,簽署了《京津冀自貿試驗區三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發布了13項協同創新成果。每一項制度改革、每一個創新突破都在展現,天津自貿試驗區在融入和服務國內大循環,暢通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主動作為,這里已經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對外開放平臺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支點。
釋放制度創新紅利
作為京津冀區域內最早成立的自貿試驗區,累積7年經驗的天津自貿試驗區取得了豐碩成果。
“截至目前,天津自貿試驗區向京津冀地區自行復制推廣改革試點經驗五批次共118項,發布創新實踐案例7個,金融專項創新案例100個,有效發揮了自貿試驗區示范帶動作用和服務輻射功能。”市商務局局長、天津自貿試驗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沈蕾表示,天津自貿試驗區在為國家試制度的同時,把制度創新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聚焦前沿新興領域,圍繞海關監管和外匯管理開展深層次創新探索,融資租賃、平行進口汽車、保稅維修等產業迅猛發展,居全國領先地位,制度創新紅利愈發凸顯。
融資租賃是天津自貿試驗區東疆片區的“金字招牌”。翻開注冊在東疆的租賃企業名錄,會發現一大批來自京冀地區的企業,其中既包括中鐵建、中海油、中船重工、三大電信運營商、五大電力國企等來自北京的眾多央企,也有來自河北省的津西鋼鐵、河北鋼鐵和新澳集團等大型企業。這些企業的主營業務雖然集中在能源、制造、交通等第二產業,但他們都在利用東疆的政策優勢,將產業布局向第三產業延伸。
除了推進區域發展政策協同化,實現制度創新示范效應最大化,天津自貿試驗區還圍繞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主動融入協同、服務協同。
濱海新區區長、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單澤峰介紹,在推進京津冀金融同城化中,“FT賬戶分公司模式”實現了FT賬戶政策京冀企業共享;在推進京津冀通關一體化中,實施京津冀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推出“保稅船舶物料跨關區直供”“一船多供”等多項便利措施,保稅燃料油跨關區直供河北省四港,著力打造“海上移動加油站”;建立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通辦聯動機制,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建成“京津冀+雄安(3+1)”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臺……
今年是“十四五”全面推進之年,也是天津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爬坡過坎之年。天津自貿試驗區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體制機制等方面,強化與京冀自貿試驗區協同聯動,促進京津冀協同向縱深發展。
專家觀點
佟家棟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進出口大國,必須要尋找維持甚至重塑全球價值鏈的路徑和方法,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優勢就顯得十分必要。
目前,京津冀三地自貿試驗區均已設立,如何實現三地自貿試驗區共同合作,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構建區域開放新格局的關鍵之一。
現階段,三地自貿試驗區開展合作已經具備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分別體現在交通載體、物流運輸、資源稟賦、要素流動、區域行政壁壘淡化、優勢產業互補和市場腹地廣闊等方面。為了更好地實現區域協同發展、提高自貿試驗區一體化程度、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以及對接RCEP等國際高標準自貿規則,推動三地自貿試驗區合作機制建設勢在必行。
作為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一次新嘗試,三地自貿試驗區合作機制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注重制度創新。三地自貿試驗區應在協同合作的基礎上,共享制度創新成果,探索創新市場準入機制,突破現有體制機制中的束縛,實現“制度先行”,進一步推進貿易、投資、資金流動、物流運輸、人員流動等方面的自由化與便利化。
二是,積極對接國際高水平對外開放經貿標準,實現自貿試驗區可持續發展。這要求三地自貿試驗區協調一致,借鑒國際高標準自由貿易和投資規則。其中,三地應注重對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條款的設置和對其實施的保障,這是京津冀更好參與新一輪工業革命、引進先進企業和發展高技術產業的關鍵。
三是,在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有所作為。三地自貿試驗區需要依托自身改革權限優勢,結合三地發展的政策需求,積極主動探索政府在市場中的作用和地位。
四是,在京津冀地區產業一體化的背景下,三地自貿試驗區應當助力區域內產業結構優化。比如,在高技術產業上優勢互補,形成“北京研發,津冀轉化”的發展格局,實現高技術產業鏈的強化、擴展與延伸。
五是,促進要素在區域內自主有序流動。首先,在合作機制下制定人才政策和協同發展基金措施。其次,在協同合作基礎上推進技術與數據在京津冀地區內的有序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