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企業127家,與企業面對面交流121次,發現堵點難點42個,先后形成15篇高質量調研報告,提出創新舉措15個……
7月的一個夏日,天津自貿試驗區“黨建引領 激發創新”2021年活動總結會暨2022年活動啟動會正式召開,自貿區管委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公布了上述成果。這是天津自貿試驗區將黨建融入中心工作,將創新嵌入發展邏輯,并取得實際成效的具體體現。
2022年,“黨建引領 激發創新”2.0版活動將繼續展開。澎湃新聞了解到,今年擬開展課題17項,涉及海關、外管、商務、法院等多個領域,涵蓋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等多個層面,力求通過黨建引領和相互政策疊加、賦能,打造一批更高水平的自貿創新制度。
渤海之濱、海河之畔,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天津自貿試驗區將以高質量黨建助力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為全國自貿區建設交出“天津答卷”。
改革創新進入深水區,黨建引領開創新局面
建設自貿試驗區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對外開放高地建設”。作為國家的戰略需要和高能級開放平臺,天津自貿試驗區肩負著時代賦予的特殊使命,在思考新發展格局下如何有力推動中國走向制度型開放時,自貿創新成為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2019年11月,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與天津海關簽署《共建自貿區聯合創新工作機制戰略合作協議》,依托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進行積極探索和創新實踐。2021年,雙方共同舉辦的“黨建引領 激發創新”活動,為跨區域、跨部門、跨領域的協同集成創新打開了新局面。
2022年7月18日,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辦公室(下稱“自貿辦”)副主任韓偉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目前改革創新已進入深水區,僅靠一個部門單打獨斗很難解決痛點難點問題,要想推動涉及全產業鏈、全周期等方面的深層次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協同創新、系統集成是大勢所趨。
協同共建 繪就發展“同心圓”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7月7日召開的“黨建引領 激發創新”2021年活動總結會暨2022年活動啟動會(下稱“總結會”)上,共評選出最佳創新獎4個、優秀創新獎7個、優秀探索獎4個,優秀組織獎5名,“創新之星”15名。東疆海關“綜合保稅區倉儲物流企業發展調研”課題獲得了最佳創新獎。
總結會上,自貿區管委會辦公室介紹稱,2021年,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與天津海關聯合舉辦“黨建引領 激發創新”活動,成立黨建共建活動工作組,共調研企業127家,與企業面對面交流121次,發現堵點難點42個;先后形成15篇高質量調研報告,提出創新舉措15個,設計解決方案3個、創新措施31條,累計解決企業難點問題20余個,收獲了一批高質量創新成果,并形成《調研成果冊》。
“這本冊子匯集了‘黨建引領 激發創新’工作的優秀調研成果,涉及保稅物料跨關區直供、綜保區倉儲物流企業發展、航空產業鏈配置優化、原產地制度創新等多個領域,是天津海關和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在此次活動中的主要收獲之一。”天津海關自貿處副處長許慶華對《調研成果冊》中收錄內容做了介紹。
自貿辦副主任唐中賦則表示,天津自貿試驗區肩負服務國家戰略的責任,自貿創新工作使命光榮。我們希望這種協同聯動的工作模式能常態化開展,通過與更多區域、更多部門、更多領域聯袂,推動更多優秀課題落地實施,力求讓創新“小切口”成就實體經濟的“大產業”和“大市場”,共同繪就高質量發展“同心圓”。
強化擔當,助力航空產業鏈配置優化
航空產業是天津的支柱產業之一,自2006年空客A320項目落戶以來,依托發展戰略、自貿政策等實質利好,陸續吸引到空客、龐巴迪、西飛機翼、古德里奇、海特飛機等260余家國內外知名航空企業在此集聚,其上下游相關的生產、組裝、出售、維修等企業也相繼落戶,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天津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航空產業基地。
西飛國際航空制造(天津)有限公司位于天津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據公司董事長、黨支部書記馬巖介紹,空客A320機身裝配項目是繼空客A320機翼在天津實現總裝之后,又一重大飛機部件本地化配套項目,是天津航空產業鏈生產要素進一步擴展延伸的重要標志,但實際運營中存在耗費大量人力、時間和報關成本的問題。
得知西飛公司承接空客A320機身裝配項目后,天津保稅區海關多次深入實地調研,了解到首批進口料件共有8000多種、3萬多個飛機零件,若按原始模式,需申報800多票報關單,企業為此犯難。掌握情況后,保稅關以解決企業困難為目的,立即組織黨員骨干開展政策研究,并積極與自貿處等職能部門討論對策,創新了“單一品名、單一稅號”的監管模式。
新模式將種類繁雜的飛機料件分為主料、輔料兩大類,其中輔料按統一品名“飛機零件”及稅號合并辦理備案、報關及核銷手續。在此模式下,該項目首批進口料件只需1票報關單即可完成申報,為企業節省整理報關單據時間近10個工作日,節省報關代理費用近30萬元,切實提升了企業的獲得感,助力首個完全由國內企業裝配加工的空客A320機身如期交付,目前已順利交付20個機身后段和14個機身前段。
“這次活動堅持將黨的領導貫穿于自貿創新工作全過程,力求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天津海關自貿處副處長許慶華向澎湃新聞介紹,“活動緊貼自貿試驗區發展實際,以問題、需求、效果為導向,以解決天津重點或新興產業發展難題為初衷。在各部門黨支部的領導下,有10多個的基層黨組織積極參與其中,做到了黨建與業務充分融合,形成了‘航空產業鏈配置優化’等一批優秀調研成果。”
激發創新動能,盤活閑置倉庫25.64萬㎡
這也是天津自貿試驗區將黨建融入工作,為企業紓困解難,助力其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案例之一。
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是天津自貿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全國重要的保稅租賃產業聚集地。然而,因受全球疫情和國際形勢影響,東疆綜合保稅區內的保稅倉儲企業業務量大幅下降,大量倉庫閑置。
7月20日,東疆海關保稅監管科副科長田源告訴澎湃新聞,“當時有一家企業負責人求助,說倉庫利用率只有40%了,以前經營還行,現在因為疫情,虧損非常嚴重,快撐不下去了。”
田源回憶,在了解情況后,東疆海關迅速召集黨員業務骨干連續奮戰、集體攻關,走訪了區內20余家重點企業,形成了《關于促進東疆綜合保稅區物流倉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綜合運用綜保區政策,為這些企業量身定制“服務包”。
此外,天津東疆海關保稅監管科黨支部以黨建品牌“保稅百事通”為引領,構建了“一題一策一檔案”機制,向企業推廣“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政策,把區內企業的業務范圍由單純的保稅貨物倉儲,進一步拓展為保稅貨物與非保稅貨物同倉存儲,進行集拼、分撥。
田源對澎湃新聞表示,以上舉措盤活了區內閑置倉庫25.64萬平方米,有效解決了區內倉儲企業經營困難的問題,并入選了全國海關“我為群眾辦實事”百佳案例。
創新聯盟“朋友圈”持續擴大
協同創新的優勢逐日凸顯,參與“黨建引領 激發創新”活動的“聯盟”也持續擴大。
2021年10月,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與中國銀行啟動了黨建共建工作,推動金融創新率先在自貿區落地實施,通過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將學黨史融入企業服務之中,更好地實現共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5月,“黨建引領 激發創新”協同創新沙龍舉行,來自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天津海關、國家外匯管理局濱海新區中心支局、濱海新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的負責人圍繞制度創新、模式優化、司法保障、市場服務、產業突破、統籌發展等方面展開交流互動,共同掀開了“黨建引領 激發創新”2.0版活動的“序章”。
韓偉告訴澎湃新聞,“黨建引領 激發創新”2.0版將進一步深化跨部門、跨領域的協同創新。各參與部門將以各自領域黨員業務專家為主力,以黨建交流、互學共建為依托,圍繞協同創新課題,通過聯合調研、協同創新沙龍、專題研討等形式,進行政策共享和集成創新。圍繞貿易、投資、金融、數據、運輸、人員自由等六個創新維度,撰寫一批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形成一批高質量創新舉措。
自貿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擬開展課題17項,涉及海關、外管、商務、法院等多個領域,涵蓋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等多個層面。
韓偉還表示,包括天津海關、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等6個市級組織單位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濱海新區中心支局、自貿區法院、中國(濱海新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10余個部門將參與2.0版活動。此外,根據創新工作需要,還將適時邀請相關部門、協會、企業參加。
2022年,天津自貿試驗區已走過七年發展歷程。七年間,自貿試驗區發展穩步推進,各種積極變化不斷出現,不變的是擴大開放、推動創新的決心。
站上新的歷史起點,天津自貿試驗區將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推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放,不斷推進創新的深度和廣度,努力成為全國改革創新的先行者和排頭兵,加速邁向世界一流自由貿易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