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市委30日舉行“中國這十年·天津”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桂平介紹,截至2022年上半年,天津自貿試驗區累計實施544項制度創新措施,先后向商務部上報了7批201項改革試點經驗和4批62項“最佳實踐案例”,已有32項改革試點經驗和6個“最佳實踐案例”被批準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
天津自貿試驗區是我國北方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劉桂平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天津自貿試驗區設立七年多來,在以“最先、最高、最寬、最大”標準開展制度創新,以“先行先試”要求開展高水平開放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市場準入方面,建立更加開放透明的市場準入管理模式,實現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制造業條目清零。允許中外合作舉辦經營性教育培訓機構,天津音樂學院茱莉亞研究院落成啟用,成為擴大教育服務業對外開放、吸引國際人才的典范。
在貿易方面,促進保稅業務創新升級,推動中鐵盾構機等3個保稅維修再制造項目核準落地。助力汽車進出口貿易提質增量,今年上半年,天津口岸進口平行汽車20142輛,占全國進口平行汽車進口總量的77%。
在金融方面,獲批開展FT賬戶業務,累計開立FT主賬戶1150個,收支超過5400億元人民幣,為15家企業集團搭建全功能型資金池,服務跨國企業在天津聚集發展。東疆綜合保稅區第2000架飛機成功交付。完成國內首筆跨境人民幣保理業務,推出全國首個“數字人民幣+貸款發放+保理業務”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在運輸方面,首創共享經濟企業綜合服務系統,助力“互聯網+”高效物流及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人員流動方面。開展國際職業資格認可創新,東南亞跨境人才(天津)服務中心落地中新生態城聯動創新區。
同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累計向天津自貿試驗區下放市級權限近900項,實現了“應放盡放”。天津自貿試驗區在全國率先實施租賃SPV公司注銷“白名單”、“最簡告知承諾”審批、“拿地即開工”等創新舉措。在48個行業實行“一企一證”綜合改革,精簡合并申報審批流程60%以上。
加強商事法律服務方面,掛牌運行北方首家自貿試驗區法院,成立天津自貿試驗區國際仲裁中心和知識產權仲裁中心,搭建“調、裁、審”一體化法制平臺,發布融資租賃、涉外民商事等8類專業審判白皮書,全力構建與天津自貿試驗區相匹配的司法保障體系。
此外,聚焦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制定實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8項措施,在增強天津口岸服務功能、助推產業升級、搭建企業“走出去”服務平臺等方面持續發力。發起召開首屆京津冀自貿試驗區聯席會議,發布13項協同創新成果,成立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智庫聯盟,推動京津冀自貿政務服務通辦。推動與韓國仁川經濟自由區域廳簽署《進一步深化合作備忘錄》。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原產地聲明制度、邊檢互認等方面積極對接高水平國際經貿新規則。
“下一步,天津自貿試驗區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銳意改革、開拓創新,努力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支點。”劉桂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