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濱海新區的天津排放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天排所”)攜手新電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電途”)推出“零碳充電”活動,在全國率先發放首張個人碳中和存證證書,引發廣泛關注。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碳資產注銷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二氧化碳“零排放”。但碳中和涉及的流程與環節較多,技術門檻較高,目前企業參與較多,公眾參與碳中和的途徑并不多。
今年9月,天排所攜手新電途推出“零碳充電”活動,新能源汽車用戶通過支付寶新電途小程序掃碼充電,充電額度達到100度及以上,即有機會線上領取由天排所發出的個人碳中和存證證書。“第一次拿到碳中和存證證書還挺興奮的,當天就發了朋友圈,原來新能源汽車充電也是踐行綠色低碳的一種方式。”獲得首張證書的高先生告訴記者,“期待碳中和存證以后能附帶一些消費權益,延伸出更多應用價值。” “我們通過注銷相關可再生能源電力證書,中和了客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讓客戶不必經過繁雜的流程便可輕松獲得個人碳中和存證證書。”新電途副總經理鄭靈國介紹,目前公司在京津冀地區的合作運營商有65家,連接充電站已超過8500個,“我們正在探討創新運營手段,讓參與碳中和認證的客戶同時能獲得充值優惠、積分獎勵等更多福利,激勵更多的人加入節能減排的行列。”
通過接入不同的碳中和場景,天排所向企業輸出的基于區塊鏈的“簡碳系統”實現了為個人客戶提供實時在線的碳中和認證服務。其最大亮點在于,把復雜的碳中和流程簡單化,使碳中和過程透明、可追溯,讓企業為客戶實現碳普惠和碳中和成為可能。
“目前,我們正在和更多企業及場景對接,與合作伙伴探討共同推出更多碳普惠活動,讓更多民眾獲得碳中和認證,滿足他們積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需求。”天排所總經理李天表示。天排所近期獲批建設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示范基地,未來將聚焦碳交易、碳普惠、碳中和等領域,打造市場化“雙碳”綜合服務平臺,為進一步創新碳普惠實踐提供經驗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