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年底收官,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收獲滿滿。今年,天津自貿政策的創新賦予了企業新動能,海特的國際業務實現新突破。交付訂單的同時,新機庫的建設計劃也開始了。
近日,在天津海特的二期機庫里,眼前這架來自美國一家飛機租賃公司的波音737-700飛機,完成了“客改貨”業務。改裝后,飛機將飛往境外,交付給德國敦豪國際公司,成為一架貨運飛機,重回藍天。而這是天津海特開辟“客改貨”業務以來完成的第十駕飛機,實現了他們當年的小目標。
1.5億,意味著相比去年,企業的收入增長了超過20%。而“客改貨”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一大亮點。民航飛機一般飛行15年左右,就會換新,但替換下來的飛機是可以繼續使用的。這兩年,國際航空貨運需求不斷上漲,所以,飛機“客改貨”業務訂單也水漲船高。一架客機租約到期后,可以經過改裝,再通過融資租賃公司,以貨機的方式重新投入使用。依托天津完善的融資租賃產業基礎、海關的創新政策支持,再加上天津自貿區“航空保稅維修再制造”的費用優勢,海特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強,從以接國內訂單為主,逐漸拓展海外,到今年,國際訂單量首次超過了國內訂單。
隨著大量訂單的紛至沓來,今年,海特從全國各地招聘來70名多名高端技術人員,全年實現了12項攻關課題的突破,不斷優化流程、提高效率,一架飛機的平均改裝周期,從160天壓縮到了115天。
眼下,天津海特的“客改貨”訂單已經排到了2025年,為了滿足生產需求,企業計劃再建一個三機位的新機庫。圍繞海特的新計劃,天津港保稅區的相關部門也調整工作方法,每周下企業,根據企業進度一起進行前期論證,推動新機庫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