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天津自貿區行政審批局揭牌成立,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優勢,大膽創新,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創新成果,政務服務效能全面提升,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充分發揮了自貿試驗區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
先行先試 政務服務效能全面提升
“證照分離” 帶動新區探索創新
自貿區率先試點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并將改革試點舉措同步推廣至濱海新區全域執行,有效擴大改革疊加效應。
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清單式管理,梳理出“證照分離”改革清單184項,其中直接取消審批37項,審批改為備案9項,實行告知承諾42項,優化審批服務121項,大力推動照后簡證和簡化審批,有效破除涉企經營“辦證難”“準入不準營”難題。
便民利企 首創最簡告知承諾制
2019年開始,在自貿試驗區率先實行并在新區全域推廣最簡告知承諾制,優化升級告知承諾方式,采取審批、監管部門聯合發文形式推行“最簡告知承諾制”,即明確企業經營許可條件,企業自愿作出承諾,提交一張申請表、一張承諾書即可當場取證。
目前已就環境影響評價、電影放映、商業牌匾、道路貨物運輸、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無儲存)等26個事項實行“最簡告知承諾制”,8400余家市場主體獲益。
同事同標 推進政務服務跨區域辦理
推進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內政務服務“同事同標”,2021年4月,天津自貿區與北京通州區實現首批56項政務服務事項京津自貿區通辦,目前,已實現179項政務服務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同年9月,首屆京津冀自貿試驗區聯席會議在濱海新區召開,會上三地簽署了《京津冀自貿試驗區三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6
天津自貿試驗區內各政務服務大廳均設置“跨省通辦”窗口,實行“線上全程網辦+異地代收代辦+多地聯辦”模式。與北京、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相繼建立“跨省通辦”聯動機制,目前已實現300余個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
市權下放 賦予自貿區更大發展空間
2022年,天津市政府向濱海新區下放涵蓋市區兩級分權限審批事項、同一鏈條上的關聯事項、涉外審批的18項市級政務服務事項,并按需同步委托下放至各自貿片區和聯動創新區,進一步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自主發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創新管理權限。
支持創新創業 營商環境建設持續升級
壓縮時間 助力企業創新創業
2020年以來,新區逐年出臺營商環境建設行動計劃,累計推出314項改革舉措落地落實,自貿區試點探索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10249家企業受益;率先編制區級“菜單式”抽查工作指引,推進分級分類監管;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和出口貨物“抵港直裝”模式進一步推廣,實現進口提箱時間壓縮至1.5小時,出口時間平均縮減3天等。
繼50個行業推行“一企一證”改革后,持續深化“集成辦”“一次辦”改革,推出27項高頻涉企“一件事”服務場景,自貿各片區及聯動創新區根據區域特點打造特色“一件事”場景,如生物醫藥特殊藥品通關“一件事”、二手房轉移登記及水電氣熱聯動過戶“一件事”、保理企業新設“一件事”、企業職工退休“一件事”等。
走在前列 高標準落實RCEP經貿規則
推進自貿試驗區深化高水平自貿制度創新,以簽署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為契機,在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知識產權保護、電子商務、政府采購等方面實行更高標準規則,推動設立RCEP服務窗口,為投資者提供政策咨詢服務。
推廣平臺 惠企政策精準匹配、免申即享
自貿各片區及聯動區充分利用“政策智選”“惠企政策適配器”等平臺,及時歸集上傳惠企政策文件1243條。做好政策文件顆粒化解析,利用關鍵字、政策標簽等,實現惠企政策精準匹配、智能檢索。
依據《天津市“免申即享”政策清單》,著重梳理天津自貿區“受理范圍明確、審核標準清晰”的政策文件,形成“免申即享”政務服務事項清單,著力推動擴崗補貼、高新技術企業獎勵等更多惠企政策在自貿試驗區實現“免申即享”。
下一步,天津自貿區行政審批局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十項行動”,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開放、改革、創新的先行作用,大力謀劃和推進天津自貿試驗區政務改革創新,努力打造更加高效便捷政務服務,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天津自貿試驗區朝著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