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天津自貿試驗區 創新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新聞發布會,記者在會上獲悉,天津自貿試驗區掛牌8年以來,高質量發展態勢持續鞏固。截至2022年底,天津自貿試驗區實有各類市場主體8.2萬戶,超過自貿試驗區成立前3倍,引進各類外商投資企業近4000家,注冊資本近萬億元,用占全市1%的土地,吸引了全市5%的市場主體,貢獻了全市14%的稅收收入和30%的進出口總額,稅收收入由2015年的354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512億元,年均增速超5%,為全市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了“自貿力量”。
“我們始終把自貿試驗區建設置身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的大戰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大格局中去謀劃,著力提升自貿試驗區服務重大國家戰略的嵌入度和貢獻度。一方面,著力打造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引領區,持續推動首屆京津冀自貿試驗區聯席會議成果落地,以3個片區和聯動創新區為核心載體,抓好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2022年承接北京重點項目超500個、注冊資本超867億元。著力打造央企創新型金融板塊承載地,159家央企新設企業、投資項目近700個,注冊資金超7000億元。深化‘跨省通辦’,建立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通辦聯動機制,共同推出179項‘同事同標’事項。”濱海新區區委常委、副區長,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趙前苗介紹,“另一方面,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創新‘津貨分倉’模式,完成天津首單‘保稅專列+中歐班列’業務,進一步暢通中蒙俄經濟走廊,拓展國際物流線路。截至2022年底,中歐班列累計發運58列,發送貨物5700余標箱。同時,全面推進RCEP經貿規則落地實施,制定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行動方案,建立RCEP跨部門協作推進機制。深化中新合作,發揮中新生態城聯動創新區作用,在新加坡設立‘中新天津生態城自貿聯動新加坡推廣中心’,推動新加坡合作項目加快落地。”
據介紹,天津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持續深化,累計實施制度創新措施581項,向全國復制推廣38項試點經驗和實踐案例,制度創新指數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前列,形成了一批天津首創、天津特色的制度創新成果。
同時,圍繞制度創新助推特色產業發展,天津自貿試驗區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形成更為鮮明、更有特色、更加全面的產業發展路徑。金融運營創新實現新突破,發布全國首個省級ESG評價指南及成果,開展綠色金融及碳金融創新,推動自貿試驗區知識產權融資便利化改革,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能力。租賃產業繼續領跑全國,完成全國首單城市地鐵定制化租賃、飛機租賃“遠程視頻稽查作業”等創新業務,租賃資產規模超1.4萬億元,飛機租賃業務總量突破2000架,船舶離岸租賃業務占全國近90%。商業保理發展勢頭強勁,落地全國首筆數字人民幣保理業務、首筆跨行再保理業務,率先試點商業保理服務跨境電商企業新模式,集聚保理企業近500家,總資產超過2500億元。汽車進出口業務蓬勃發展,推動平行車標準符合性整改業務落地,進口平行車輛占全國70%以上。全國首家自貿試驗區二手車出口服務中心落戶,二手車出口金額位列全國第三。保稅業態不斷拓展,持續深化保稅維修創新模式,中鐵隧道掘進機、宜捷海特、華彬航空等綜保區外重點保稅維修和再制造項目獲批,保稅維修進出口超110億元,成為全國保稅維修再制造業務門類最多、政策創新最密集區域。推動保稅展示交易持續擴面,實現汽車零部件、經典車、凍品、文化藝術品和礦產品等多品類保稅展示交易業務。生物醫藥創新發展,推進臨床急需進口藥品綠色通道試點,成為我國北方首個成功實現國外上市國內未上市藥品臨床應用的地區,臨床急需進口藥品規模不斷擴大。國內首款自主知識產權CAR-T產品進入上市流程,全國首個細胞生態生物醫藥供應鏈服務平臺成功搭建。
“接下來,天津自貿試驗區將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全面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對接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制度型開放,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作用,堅定不移推動高水平開放,在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貢獻。”趙前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