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金融創新的先行區,金融糾紛案件從2020年的2431件爆發式增長至2022年的9499件。在有限的司法資源下,如何答好公正與效率這道命題?日前,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人民法院泰達金融中心法庭創新“分離式裁判”模式,51件簡易案件從立案到出具生效文書僅用時7天,實現了裁判文書“立等可取”。
據了解,原告某銀行就51件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向法院提起訴訟。法庭認為該批量案件欠款事實相同、標的額較小,適宜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分離式裁判”模式審理。承辦法官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舉證質證、法庭調查、法庭辯論,并依法當庭認證證據、當庭認定事實、當庭陳述裁判理由、當庭宣判、當庭出具裁判文書。
在泰達金融中心法庭負責人耿亮看來,傳統的裁判方式除了時間長,判決書也會讓當事人看得很辛苦,相比于傳統的庭審模式,“分離式裁判”有明顯的優勢。該模式將裁判事實理由與裁判主文相分離,分別記載于庭審筆錄和判決書中,裁判文書只載明裁判主文,不再記載事實理由,每份判決書從原來的10頁左右變成2至3頁。
“以往的案件,無論繁簡每次都要等上一個多月才能收到裁判文書,現在當庭宣判,判后就能送達,當事人放心,我們的效率也提高了?!眳⑴c訴訟的張律師為此項改革豎起了大拇指。
“分離式裁判”雖然簡化了文書,但并不意味著法律邏輯的缺失,庭審直播、網絡直播鏈接溯源、文書公開等方式仍能確保監督不缺位。參加旁聽庭審的金融機構代表表示,“我們的訴求就是快速回收債權,此舉將極大縮短金融債權的回收時效,希望進一步推廣適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