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貿區機場片區近五年來堅持經濟發展,落實京津冀協同,市場主體達3.2萬戶,年均增長24.83%。今后五年,將以七個“走在前列”為己任,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共建“一帶一路”、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等戰略機遇,立足天津,面向國際,爭當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已建成13個承接非首都功能平臺
過去五年,保稅區始終堅持發展經濟,堅定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結構升級后二三產業比例已優化為38.4:61.6。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已達26.5%,新業態不斷涌現,新金融產業從無到有、發展迅猛,一批龍頭項目相繼落戶,空港保險產業園、跨境電商產業園、中歐產業園等一批載體平臺已先后建成。
保稅區大力實施“十大招商”戰略,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98.6億美元。截至目前,保稅區市場主體已達3.2萬戶,年均增長24.83%,230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在區內競相發展,空客A330、GE醫療、海油工程等786個龍頭項目相繼簽約落戶,以海港保稅區——北京天竺綜保區聯動為代表的13個承接非首都功能平臺已經建立,先后引入神州租車等北京項目873個,投資總額1578億元。
平行進口車銷售額連續五年全國第一
過去五年,天津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掛牌成立,審批服務、離岸金融等100余項開放創新舉措落地,“整批申報、分批核銷”24小時快速通關、航空保稅維修再制造等新模式相繼推出,實現第一個中外合作開發知識產權的飛機客改貨項目等九項“國內第一”,跨境電商產業加速聚集,平行進口車銷售額連續五年全國第一。
五年來,保稅區行政審批不斷提速,已承接市級下放權力事項437項,新下放審批事項平均辦理時限提速70%,真正實現“保稅區事保稅區辦”。
五年新增就業10萬人
目前,保稅區已構建“一中心、多平臺”的雙創格局,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95家,雙創平臺22 家,連續三年舉辦“天津雙創周”活動,引培科技企業超2000家,年均增長30%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310家,認定天津市“雛鷹-瞪羚-領軍”企業138家。保稅區五年累計投入市、區科技創新各類資金超10億元?!皩>匦隆?、“殺手锏”產品77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0%以上。人才建設上,保稅區五年累計引進各類人才8112人,累計新增就業10萬人,為區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目前,新燕莎奧特萊斯、歐貿中心、SM等商業體已構成“百萬商圈”,致馨、福光等公寓已建成投用,津漢公路立交等重要出入區及過境道路已建成通車,空港二三期路網、臨港市政路網、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已建成。社區治理體制不斷優化,近20個小區獲評天津市特色小區榮譽稱號。保稅區五年新增綠化面積630萬平方米,先后啟動空港生態綠廊、臨港濕地公園一期和二期工程建設,建成空港環湖步道。五年共計投入扶貧款6530萬元,建立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40余個。
未來五年經濟實力將大幅躍升
未來五年,保稅區的奮斗目標為:區域經濟實力和經濟總量大幅躍升,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超50%,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整體進入創新型經濟體行列。國際生態活力新城基本建成,空港區域將成為產業雄厚、科技發達、人才匯聚的國際化新片區,臨港區域將成為政策最優、功能最全、環境最美的產業新片區;現代產業體系、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體系逐步成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企業、群眾辦事更加便捷,政企關系更加融洽,生態環境更加優化,區域更加和諧穩定。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水平全面提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新成效,政治生態風清氣正。
為此,保稅區將以七個“走在前列”為己任,堅持改革開放,在構建外向型經濟新格局上走在前列;將堅持產業立區,在建立現代產業體系上走在前列;將堅持一體聯動,在融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上走在前列;將堅持先行先試,在深化自貿試驗區建設上走在前列;將堅持創新驅動,在增強區域核心競爭力上走在前列;將堅持人民至上,在推進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上走在前列;將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在落實黨建引領發展上走在前列。五年內,天津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將成為投資經營便利、貨物自由進出、資金流動順暢、運輸高度開放、人員自由執業、信息快捷聯通的全國一流自貿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