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從“濱海新區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濱海新區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行動的部署要求,找準定位、主動作為,協同聯動不斷升級,優質項目持續聚集。
創新協同 產業協作
高水平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指導下,新區把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作為重點任務,牢牢把握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核心區的功能定位,以智能科技產業為引領,重點建設高端裝備、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鏈,不斷提升服務京冀兩地產業承載配套能力。
今年以來,通過建機制、搭平臺、優環境、出場景,新區已累計承接中化學新材料創新平臺、中電科藍天產業園等71個標志性協同項目落地,總投資達到498.8億元;聯想智慧創新服務產業園、360科創園開業運營,一大批來自北京的制造業項目在天津實現新的更高質量發展。同時,新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深化與中科院工生所、環境創新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促進北京創新資源與新區研發轉化緊密銜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累計注冊企業超4900家,注冊資金2000億元,科技企業集聚集群發展態勢加速形成。
交通互聯 要素互通
高標準打造京津冀最便捷的“出海口”
交通互聯、要素互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的關鍵。圍繞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建設,濱海新區把港口的樞紐驅動效應、產業的集聚帶動效應和城市的支撐輻射效應系統疊加,全面推進港口、產業、城市融合發展,打造京津冀最便捷的“出海口”。
今年以來,天津港集疏港配套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海濱大道開放段大修工程全面完工,津石高速主線段實現通車,京濱城際(南段)開工,津濰高鐵(天津段)、興港高速、津歧路拓寬改造二期等工程加快實施,有效支撐了天津港建設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同時,啟運港退稅政策全面實施,推出船舶不停航辦理、登記全流程網上辦等舉措,開通世界最大船型集裝箱新航線。
而在能源物資方面,各重大項目正順利推進,中石化LNG接收站二期、北燃LNG應急儲備一期等項目成功投產,為京津冀地區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達到2家,全區重點冷鏈物流企業34家,冷庫總容量超77萬噸,水果、凍肉、冰鮮水產品等冷鏈產品進口量約占全國四分之一。
生態共治 藍海共享
高品質打造京津冀宜游宜樂目的地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人民滿意。伴隨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三地間重點領域合作成效顯著,生態、旅游等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合作在新區全面鋪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以來,新區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接續打好污染防治和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天藍地綠水清成為常態。今年新區實施了16項大氣污染治理工程和5項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重點強化工地揚塵、高排放車輛等專項整治,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超過200天,16個地表水考核斷面達標率100%,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達到71.4%。
與此同時,新區也搶抓自身向“海”,擁有一批京津冀獨有旅游資源優勢,精心策劃了四季“向海樂活節”,推動國際郵輪全面復航,舉辦首屆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為京津冀群眾提供了別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旅游體驗,全年接待各地游客突破100萬人次。
政策通用 服務通辦
高效能打造京津冀現代化首都都市圈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區域經濟繁榮發展的重要因素,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今年以來,濱海新區全面落實京津冀營商環境一體化發展“1+5”合作框架協議,在政務服務領域重點突破,讓更多事項實現“跨省通辦”,不斷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度和群眾獲得感。
如今年新區已累計向北京和河北自貿試驗區推送172項改革試點經驗和案例;建立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通辦聯動機制,共同推出179項“同事同標”事項,162項高頻事項三地跨省通辦。同時,新區制定出臺了戶籍制度實施細則,京冀企業人員在新區購房、落戶政策落地辦理;與北京市朝陽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科技、人才、金融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持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廣度深度拓展。
圍繞產業、科技、港口、公共服務及高質量發展 明年新區將這樣發力
瞄定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功能區定位,濱海新區明年將重點圍繞產業、科技、港口、公共服務及高質量發展精準發力,全力做好“五篇文章”,為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先行區示范區貢獻新區之為、作出新區示范。
據了解,在產業承接方面,新區將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核心區。建強建優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京津合作示范區、“于響”核心區等載體平臺和41個主題園區。運用市場化方式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做好錯位承接,吸引更多央企、金融機構、科研院(所)落戶新區。圍繞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聯手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創新聯動方面,新區將建設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積極參與共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精準開展配套科研服務和重大成果轉化產業化對接,建設“濱城”中央創新區,構建“技術研發在京、創新應用在津、產業轉化在濱、循環在港口”的深度協同模式。
在港口服務方面,新區將構筑全國對外開放新高地。提升港口能級,深化海空兩港聯動創新,支持服務北京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新兩翼”建設。做好京津冀三地自貿試驗區的聯動創新,拓展FT賬戶的使用,做好保稅+工作創新。
在公共服務方面,新區將助力建設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對接北京優質教育資源、醫療資源,拓展社會事業協同深度;加強政務服務協同廣度,推動更多京津冀“同事同標”政務服務事項落實落地。與環渤海沿岸旅游資源形成聯動,拓展文旅協同范圍,打造京津冀宜居宜游“藍海灣”。
在高質量發展方面,新區將建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扎實推動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支撐引領行動,加快新區“八大工程”建設,全力打造新時代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發展的宜居宜業宜游宜樂美麗“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