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出行經常使用網約車,而有搬家、貨運需求時也可以在互聯網上匹配到相應的貨車,司機們搶單接單,這就是網絡貨運,是一種基于互聯網技術開發的車貨匹配平臺。
在天津東疆,從2018年就開始依托自貿區政策創新,探索這項新業務。
合肥維天運通公司就是首批入駐東疆開展網絡貨運的企業,因為起步早,企業迅速搭建起了數字化運作、數字化資源匹配、數字化財務結算等三大板塊30多個網絡貨運場景,業務風生水起。但起步早也必然率先面臨行業痛點問題——成本票如何開出?
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馮雷說:
“我們卡車運輸這個行業主體的承運人是卡車司機個體,但是卡車司機個體是沒有辦法給平臺開發票的,我們這個平臺為客戶服務,又會全額納稅。這就成為了行業內的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所以說這實際上是一個機制性的問題,比如財稅改革。”
面對全新的業態,全新的難題,如何破冰?企業的痛點,正是天津自貿試驗區創新工作的發力點。2019年東疆管委會聯合東疆稅務局開展調研,自主研發了全國首個“共享經濟企業綜合服務系統”。
東疆綜保區新經濟局副局長周驥說:
“最主要是為了解決這個行業的真實驗證的問題,不斷地去升級迭代我們的系統。當前已經按照交通運輸部和稅務總局新的相關要求,搭建了一個大的數據中臺,比如說我們拿到移動、聯通的這種定位數據,或者說拿到像一汽、福田各種主機廠車端的一些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多方地交叉驗證。”
這樣一來,網絡貨運企業最頭疼的重復征稅問題得以解決,行業監管也能實現依法合規,更加堅定了企業在天津自貿試驗區發展的信心。如今,像維天運通這樣的頭部網絡貨運企業在東疆已經聚集了87家。
馮雷說:
“這樣一個數字監管平臺,而且是多個部門聯動的,確實是個創新。后來我們把它就總結成4個字,叫做以數治稅,就是用數據來治理稅收環境。因為東疆現在形成了一個制度高地,它對于網絡貨運產業的制度支撐特別好,所以,我們是把全國的一些相對具有一致性的業務,歸集到東疆這邊來進行落地。”
改革進入深水區,不斷創新的動力源在哪里?天津自貿試驗區給出的答案是使命所在、問題導向。從2015年設立以來,天津自貿試驗區一直以“為國家試制度,為區域謀發展”的情懷與擔當,對標國際先進,瞄準產業空白或短板去闖、去干。
周驥說:
“我們一直都是致力于把這個行業整體發展起來,在產業鏈上去做向上和向下的延伸。目前我們已經開發了油品的互聯網平臺,包括車后市場的貿易。東疆去年整體的規模營收達到了639個億,整個天津市的網貨產業大概是在900億元左右的一個規模,在全國按省市來比的話,我們應該是在前三的一個狀態。”
作為我國北方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天津自貿試驗區從掛牌以來,已累計實施615項制度創新措施,其中,33項改革試點經驗和9項最佳實踐案例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截至2023年底,天津自貿試驗區以全市1%的土地面積貢獻了30%的外貿進出口額和40%的實際利用外資額。
天津市副市長、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主任李文海說: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推進改革開放。勇蹚改革創新的深水區,聚焦貿易投資、金融、知識產權、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構建與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體系,加強跨區域、跨部門、跨領域的系統性集成性改革創新,形成一批標志性、引領性的舉措和措施,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