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中國日報》“National Vision, Local Action”(中國式現代化的地方實踐)高端訪談欄目推出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連茂君專訪,中文內容如下:“政策措施將有力賦能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支撐引領,有力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有力支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連茂君在天津市進一步推動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介紹。
據了解,2024年7月,國務院出臺的《進一步支持天津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是繼2006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2019年國辦函發《關于支持天津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后又一項國家級支持政策,含金量更足、含新量更高。
此次出臺的政策措施將支持天津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中謀劃,重點聚焦五個方面提出針對性支持舉措。聚焦進一步增強科技研發轉化能力,支持天津濱海新區與京冀協同提升先進制造研發轉化能力,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和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聚焦進一步強化海空兩港樞紐作用,增強天津港輻射能力,推進臨港配套設施和服務提質升級,加快區域航空樞紐建設;聚焦進一步提升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發展質效,增強租賃、商業保理等行業國際競爭力,鼓勵金融機構完善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高質量服務經濟發展;聚焦進一步加快改革創新步伐,推進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聚焦進一步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支持引入北京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盤活城市存量資產資源,推進生態智慧城市建設。
連茂君介紹,濱海新區為落實好政策措施,將重點在提升“六力”上下功夫:一是聚焦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功能區,建強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平臺,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完善一體化同城化體制機制,提升高質量發展戰略引領力。二是聚焦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統籌傳統優勢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協同發展,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構建具有濱海新區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高質量發展產業支撐力。三是聚焦發揮雙港資源優勢,優化港航功能,發展港口經濟,提升高質量發展樞紐競爭力。四是聚焦打造金融創新運營體系,優服務、抓創新、強監管,提升高質量發展要素保障力。五是聚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強改革系統集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升高質量發展內生源動力。六是聚焦打造港產城融合美麗城市,建設融合共生、內涵發展、生態智慧之城,提升高質量發展空間承載力。
濱海新區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優勢突出,集中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區位優勢突出。濱海新區地處環渤海經濟帶和京津冀城市群交匯點,擁有中國北方最大的綜合型港口,是中國北方地區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支點。二是產業基礎雄厚。擁有綠色石化、電子信息等5個千億級工業產業集群,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5個千億級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集群。三是承載空間廣闊。現有城鎮可開發面積377.5平方公里,其中產業用地約110平方公里、城市用地約85平方公里,規劃未利用的港口功能用地36.5平方公里。四是開放功能完備。擁有北方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綜合保稅區等金字招牌和5個國家級開發區、41個主題園區載體優勢。
連茂君表示,濱海新區有條件、也有能力、更有責任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發揮更大作用、取得更大成績。
自政策措施出臺實施以來,天津濱海新區堅持目標量化、措施細化、項目實化、政策轉化、清單責化,精準推動落實,36項重點任務取得階段性進展,中國資源循環集團在濱海新區正式成立、諾和諾德應用全國首例生物制品分段生產試點等10項標志性成果落地。今年前三季度,濱海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7%,總量占全市的43.2%。來源: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