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十年前,天津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打造改革開放先行區,這猶如在渤海之濱埋下一顆“金種子”。十年后,在我國北方首個自貿區里誕生了全球第二大飛機租賃聚集地,租賃總規模已超過2.3萬億元,累計完成2300多架飛機的租賃業務,實現了從“破冰”到“領跑”。來聽記者翟婧秋的報道。
中航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總部位于上海,上個月,企業航空租賃事業部負責人張青雨向東疆綜保區融資租賃促進局發來一則好消息,他們通過在東疆設立的項目公司完成了一單緊急的保稅租賃業務,讓飛機能夠迅速投入使用,張青雨說:
(錄音:我們有一架飛機從海外引進,航空公司機票已經提前安排好了。在天津保稅區落地,從落地到完成檢驗到飛機離開,總共只用了一天的時間,非常高效。實現了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和三地海關無縫對接。)
讓租賃企業和航空公司享受到快捷服務的背后,源于東疆綜保區、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海關、外管等部門的聯動作業,以企業實際需求為導向量身打造海關異地監管模式。天津海關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處副處長李沖鋒說:
(錄音:異地監管就是說企業在東疆注冊,但是它實際的飛機出入境是在別的城市,比如說上海、廣州,按照原來的政策,需要飛機先飛到東疆綜保區,再辦理相關手續再出境。現在我們完全就是改變原來的監管模式,直接通過異地海關,委托他們去幫助我們去同步監管。因為有海關總署的支持,建立共同監管機制,打電話溝通發郵件溝通很快幾小時內,企業運輸成本大大降低。)
在租賃模式被廣泛應用之前,航空公司引進飛機大多是直接買,但幾千萬美金的售價制約了航空公司拓展機隊規模,航線資源不足,因此以前的飛機票價一直居高不下。為了助力航空產業發展,讓金融更好服務產業發展和百姓民生,東疆綜保區在全國率先探索了租賃這一新業態,讓買飛機變成了租飛機,這就相當于分期付款大幅減輕了企業的資金壓力。中航租賃航空租賃事業部負責人張青雨說:
(錄音:租賃方可以享受到遞延納稅的一個功能,可以按照租賃合同分期繳納進口環節的關稅和增值稅。同時出口租賃模式也幫助國內企業開拓了國際市場,鼓勵我們參與國際競爭。我們每年都有業務在東疆落地,尤其是國內租賃業務,基本上九成都是落地在天津,所以在天津自貿區設立的十年中,我們也受益于這片熱土。)
從開創中國租賃業的先河,到先后探索了經營性租賃收取外幣租金、“維修改裝+租賃”等幾十種模式。十年來,東疆從落地我國第一單保稅租賃業務到成為全球第二大飛機租賃聚集地,租賃標的物也從飛機復制推廣到船舶、海工平臺、軌道交通、大型機械設備等前沿領域。2024年,本市租賃貿易進出口額達145.8億元,增長247.9%,規模居全國首位。東疆綜保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公良表示:
(錄音:強創新、優服務,建設國家租賃創新示范區得到有效加快,全球第一大飛機租賃公司Aercap落地中國區域總部,金融租賃項目公司經營范圍擴圍,新能源設備、農業機械、礦山機械、衛星等租賃業務納入試點,完成了東疆首單國產C919大飛機租賃業務。深入落實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探索東疆+香港模式,提升國際金融資源配置能力和資產管理能力,積極推進世界級租賃聚集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