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客A320天津總裝線項目中走出來的天津航空產業,發軔于天津自貿試驗區的改革創新,在政策“紅利”的推動下不斷壯大,如今已躍升成為天津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在空客、龐巴迪和中航直升機等龍頭項目的帶動下,已有60多個航空項目落戶天津自貿試驗區,涵蓋制造、維修、租賃、培訓等多個領域。其中,世界500強項目5個,龍頭項目15個,行業產值超過780億元。機場片區所在的保稅區以民用航空、高端裝備制造為主的先進制造業去年年產值達414.7億元、增長11.8%。
功能疊加釋放區域優勢
航空產業是科技含量高且工藝復雜的行業,也是加快推動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城市經濟持續穩步增長的重要力量。合作空間、產業配套、技術支持、人才支撐等都是發展航空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
作為中國北方首個自貿試驗區,天津自貿試驗區定位明確,在國家重大戰略、天津規劃布局和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多重功能疊加的作用下,這里的政策優勢、產業基礎、資源條件等發展要素得到充分體現,形成了吸引航空領域優質企業入駐的“強力磁場”。
隨著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航空產業早已不再局限于工業制造,國內民用航空業務量的不斷增長帶動了售后、維修和租賃服務需求的增加,天津自貿試驗區把握產業發展機遇,以政策創新為突破口,為建立航空全產業鏈提供強力支撐。
政策創新提升產業活力
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答題”,先進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容忽視,與之緊密相連的保稅維修、再制造業務正是天津自貿試驗區不斷創新探索的重點領域。在簡化通關模式、優化管理流程、解決企業痛點等方面,天津自貿試驗區先后出臺了包括《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保稅維修和再制造業務實施辦法》在內的一系列支持和鼓勵開展航空保稅維修、再制造業務的政策措施,滿足了涵蓋飛機維修、“客改貨”、部件延伸維修、適航性檢測等十方面的創新需求。
龐巴迪是全球領先的公務機制造商,其天津公司于2017年為市場提供境外注冊飛機保稅維修服務。“相比之前,天津自貿試驗區創新保稅維修政策后,我們能夠在滿足客戶航程需求的同時,為其節省飛機進出(境)費用。”龐巴迪(天津)航空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暢通介紹說,“客供輔料免稅、保稅工具可以監管出區等政策,讓我們能更高效的為客戶提供飛機緊急地面維修支持,這種便利化提升了企業在業內的核心競爭力。”
龐巴迪(天津)位于綜合保稅區內,暢通表示,“境內關外”的海關監管模式能讓客戶享受到優惠的稅費政策。未來,龐巴迪天津將在開發維修能力、積極拓展市場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天津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和其所在保稅區的政策“紅利”,為天津航空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區內區外加強產業協作
2019年上半年,隨著第一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的保稅維修業務順利通關,標志著海關特殊監管區內企業與區外企業在天津自貿試驗區擁有了更為便利的合作空間。承接該項業務的正是天津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企業——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這也是全國首家依照地方性法規,獲批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開展保稅維修和再制造業務的企業。
“原有經營模式下開展飛機檢測、維修、改裝等業務占用資金量較大,不利于擴大產業規模。”海特飛機海關事務負責人介紹說,“在新出臺的天津自貿試驗區保稅維修業務實施細則和海關全新管理模式下,每架飛機可以縮短3天左右辦理進口手續的時間,節約保證金1100萬元,這對航企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航空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促使海關特殊監管區內企業與區外企業之間的聯動和依存度日益緊密,跨越保稅圍網,推動有條件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企業開展保稅維修業務,對加強航空產業協作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天津自貿試驗區已有7家企業獲批開展保稅維修再制造業務,其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4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外3家。
高速發展源于產業集聚
自掛牌以來,天津自貿試驗區立足產業“營盤”,在不斷探索和創新中擴充航空“大軍”,陸續集聚了空客、龐巴迪、西飛機翼、古德里奇、海特飛機等260余家國內外知名航空企業,為天津航空產業高質量發展積存中堅力量。
斂翼待時只為銀鷹展翅。從第一條空客A320天津總裝線投入運營,到完成18架A330和478架A320飛機交付;從全國首架波音737客改貨飛機以租賃方式成功交付,到累計完成1609架飛機租賃業務……正如龐巴迪天津公司總經理暢通所講:“目前,天津自貿試驗區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航空產業基礎,在融入國際航空產業鏈的道路上,也走出了國際合作的特色。”
未來,天津自貿試驗區將進一步加大對航空全產業鏈發展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強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端制造業和研發設計、航空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打造亞洲飛機制造維修中心和中國北方航空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