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前,中國的高瞻遠矚掀起了改革開放的初潮,對外經貿往來從此趨向靈活。在與“入世”相互促進的作用下,中國逐步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建立了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進出口管理法律框架和制度。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所邁出的步伐愈發矯健,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又一項戰略舉措。
五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制度創新試驗田”的引領作用,在摸索與實踐中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以2019年為例,天津自貿試驗區用天津市1%的面積創造了10%的地區生產總值、46%的實際利用外資、1/2以上的對外投資和近1/3的外貿進出口額,成為促進天津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深化改革有“算法”
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外貿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天津作為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依托地緣、產業、市場、港口、人才等自帶屬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際合作。天津自貿試驗區設立后所帶來的政策“紅利”和制度優勢,不僅讓工業、大宗商品等傳統貿易獲得了更為有利的國際競爭態勢,也進一步推動了本地外貿產業的迅速發展。
掛牌五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立足“試驗田”的功能定位,圍繞政府職能、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等方面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在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發展進程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調整產業布局,著力促進外貿增長,提升區域外貿競爭優勢。
考慮到自貿區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區域特性,自成立之初至今,天津市累計向天津自貿試驗區下放市級權限近900項,實現“應放盡放”。此外,三大片區建立綜合統一的行政審批機構;在全國率先實現的“一個部門、一顆印章”審批和企業設立“一照一碼一章一票一備案”一天辦結等一系列創新舉措,為外貿外資來津開辦企業和拓展業務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路易達孚集團是全球老牌農產品貿易企業,同中國的合作始于半個世紀前,路易達孚(天津)國際貿易公司在2018年落戶天津港東疆片區。“這里的‘服務’讓我們非常欣賞和感激,特別是在政策措施的創新方面讓我們深感受益。”路易達孚集團北亞區副總裁焦燕介紹說,“路易達孚從事的是大宗農產品進口貿易。天津自貿試驗區曾對我們做過深入調研,根據企業需求和業務特點開展政策創新,這種‘針對性’有效保障了我們業務的連續性。”
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創新政策措施、提高服務水平等,是自貿試驗區作為對外開放高地所要具備的關鍵要素。掛牌以來,天津自貿試驗區致力營造親商護商的市場氛圍,堅持在政府權力做減法、惠企政策做加法的“運算效應”下逐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政府職能轉變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動力。
產業發展有“新意”
如果說,當年涌動在南粵大地上的改革春潮翻開了對外經貿往來的“序章”,那么天津自貿試驗區在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的開放創新,似乎為這里外貿產業的壯大發展埋下了伏筆。
“通過不斷發展,在優化貿易流程、降低融資成本等方面,這里為我們開展和擴大業務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焦燕表示,“落地天津自貿試驗區不僅對路易達孚從事的大宗農產品進口貿易和相應的國際結算、融資等跨境業務有著政策上的便利,在打造開放透明的投資環境這點上,我們也很榮幸能致力其中?!?/span>
五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深入推進貿易便利化,建成了高水平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率先實現與國家層面“單一窗口”標準規范融合對接,出口退(免)稅申報成功納入“單一窗口”管理。在實現覆蓋船舶抵離、港口作業、貨物通關等口岸作業各環節全程無紙化和貿易領域證書證明電子化管理的基礎上,實行免收企業海關報關信息傳輸費,并落地實施百余項通關監管創新措施。
除此之外,市場準入管理模式更加開放透明,“FT賬戶”體系成功落地,天津自貿試驗區法院、自貿法庭等相關法律機構揭牌設立……這一系列聯動舉措,對推動外貿產業壯大發展形成了強勁合力。天津自貿區成立五年來,累計實現進出口貿易額11577.56億元人民幣,區內主體新開立本外幣賬戶8.5萬個,辦理跨境收支2219億美元,跨境人民幣結算4346億元。
五年奮勇,數據記錄了發展“里程”,創新留下了政策優勢。未來,天津自貿試驗區將不斷增強國際貿易競爭力,推動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持續升級,豐富跨境電商、冷鏈物流等外貿新業態,擴展生鮮、特藥、紅酒、醫療器械等貿易種類,加速打造產業發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