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天津港也有“朋友圈”,那么它的好友列表一定人氣滿滿:對外,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個港口保持貿易往來;對內,輻射“三北”地區52%的國土面積。通過這一開放口岸,天津與世界緊密相連,共贏共享。
以服務拓市場,以智慧促創新,以創新提效率,以深入腹地、覆蓋全球的物流網絡提升輻射能力,促內需、穩外貿,天津港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育新機、開新局。
拓展“朋友圈” 津通全世界
8月19日,910輛產自北京的奔馳商品車在天津港滾裝碼頭登船駛向寧波港。看著車輛順利裝船,滾裝碼頭滾裝業務運營部主管金浩合上手中的工作日志,快步走回辦公室,繼續籌劃對貨主的走訪。
奔馳車“乘坐”的這條航線便是天津港集團在深入開展“四千行動”中,聯手寧波港集團、深圳招商滾裝運輸有限公司,經過走訪,專門為北京奔馳量身打造的“精品航線”。“現在,天津港平均每星期都會有3班船把北京奔馳商品車運到寧波港,企業能節省一半時間。”滾裝碼頭公司市場部張丙峰經理說,今年4月這條航線開通以來,已累計運輸27艘次、36182輛商品車,帶動北京奔馳總運量增長67%。
無獨有偶,在山東,淄博晟信陶瓷原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武春榮最近成了津廈兩港與中谷海運共同開通的廈門—天津“兩港一航”精品航線的首批客戶。“有了‘廈門—天津—三北’這條海鐵聯運大通道,我們再不用將貨物先運到山東濰坊或日照再全部汽運了,時間成本大大節省。”
“作為海上門戶樞紐,天津港在擴大內需貫通南北海運大通道、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更好服務‘一帶一路’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輻射作用。”對此,天津外國語大學“一帶一路”天津戰略研究院院長馮雷鳴給予了極大肯定。
“今年以來,天津港助力多批次國產品牌汽車出口歐洲、南美,開通2條直達東南亞地區的‘一帶一路’集裝箱航線,順利接卸27架次空客大部件,有力保障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天津港集團業務經營部總經理宋天威介紹,“我們還大力發展海鐵聯運、多式聯運,天津自貿區首列中歐班列開行,長春到天津海鐵聯運班列增至一周雙班運行,多條海陸新通道迅速構建并日趨成熟。以天津港為節點,130條集裝箱航線,40余條海鐵聯運運輸通道,使海陸兩條絲綢之路串聯得更加緊密。”
擴大的“朋友圈”帶來了業務量顯著增加,天津港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天津通往世界的通道越走越寬廣。
今年上半年,天津港集團內貿集裝箱增幅達到18%,中轉吞吐量完成77.6萬標箱,同比增長49%;天津港口岸外貿貨物吞吐量1.37億噸,同比增長3.6%,其中,外貿進口9880.31萬噸,同比增長9.4%。
練就高效率 服務“雙循環”
8月16日零時許,天津港碼頭依然燈火通明,從北美駛來的“中海之冬”號貨輪緩緩靠岸,在碼頭人員熟練的操作下,10個集裝箱被裝卸至岸邊的車輛上。夜色中,這批240多噸的進口貨物直接發往了各地。
說起這次采用的“船邊直提”模式,做了近30年貨運代理的天津奧順集裝箱貨運有限公司經理李樹來直接講起了它的優點:“原先船上的貨物要先放到堆場,等整條船作業完,再去預約提貨;現在直接吊裝在我們的車上運走。”
少了中間搬倒環節,對于需要冷凍保存的貨物來說,節省的不僅是時間。李樹來說:“每個貨柜每天還能省下300多元的打冷費,成本自然降了下來。”
天津新港海關綜合業務二處進口一科科長聊輝介紹,這一創新模式由天津海關與天津港集團聯合推出,將海關指令嵌入港口作業系統,是進口通關流程的“大變身”。“無需海關查驗的進口集裝箱貨物,提箱時長由原先的1到2天最短能壓縮至1.5小時。”
自2019年2月實施以來,這一舉措“吸粉”無數。今年前7個月,全港外貿進口重箱“船邊直提”總作業量超過14.4萬標準箱。
改革的背后,是對更優營商環境的追求。
精減單證、優化流程、簡化手續、提效降費……據統計,天津口岸海運進口整體通關時間已由2019年1月的40.36小時,壓縮到今年6月的34.61小時。
“口岸營商環境是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擴大開放、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意義重大。”馮雷鳴表示,天津港對標世界一流港口,提質增效與優化營商環境雙管齊下,為我市落實“六穩”“六保”任務作出了重要貢獻。
邁向世界一流強港,天津港正快馬揚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