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自貿區對企業給予快速復工審批和資源保障措施,支持力度大,保障內容廣,這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和幫助。”位于天津自貿區機場片區的天津華大基因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實體經濟受較大影響,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機場片區上半年逆勢而上,市場主體發展全面復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澎湃新聞從天津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工作局了解到,上半年,天津港保稅區共引進重點招商項目908個,其中,內資項目863個,注冊資本606億元,外資項目45個,注冊資金12.3億美元;共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8個,招商指標任務總體上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據機場片區工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招商部門創新工作機制,通過“屏對屏”、“線連線”溝通,加強與客商的溝通聯系,不斷尋找新商機;還采取“云簽約”的方式,通過視頻連線與企業家在“云端”相聚,真正做到招商“不斷線”,服務“不掉線”。
為企業做好“私人定制”
疫情期間,天津自貿試驗區成立駐企服務小組,針對性解決經營者難題,為企業做好“私人定制”服務。
“我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與自貿區的快速復工審批政策和精準幫扶是分不開的。”天津華大基因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天津華大基因在此次對抗新型冠狀病毒方面有突出表現:他們協助總部成功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3小時出檢測結果的試劑盒,成為國內首批正式獲準上市的抗擊疫情的檢測產品。
此外,在疫情期間,天津自貿試驗區各片區率先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為幫助企業精準運用現有政策應對非預期性外部沖擊帶來的階段性影響,天津自貿區舉辦支持企業應對疫情影響系列政策宣講,邀請各片區政策制定參與者做客釘釘直播間,在線為企業詳解中心商務片區的“暖企16條”、機場片區的“支持企業控疫情穩增長15條政策措施”,以及天津港東疆片區圍繞根據區內特點和亮點業務制定的《東疆21條惠企舉措》,有效減輕了區內市場主體負擔。
據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疫情期間,天津自貿試驗區還根據企業的不同需求和特點有針對性地精準幫扶,比如天津海特主要業務方向為干線飛機大修、改裝服務、B737NG客改貨、飛機整機噴漆、飛機拆解等。針對其業務特點,自貿區免征天津海特2020年2月至6月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的單位繳費部分,減半征收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單位繳費部分,共減免125萬元,另減免企業水電費5萬多元。
加碼構筑先進產業體系
五年來,大量高科技尖端產業入駐天津自貿試驗區,自貿區從“試驗田”變“高產田”。
據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平行進口汽車、航空制造維修等主導產業保持全國領先,生物醫藥、智能制造、創新金融等新動能引育加快推進,對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了明顯促進作用。
天津華大基因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華大基因之所以選址天津建立分公司,不僅考慮到了天津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人口基數,更重要的是,選址在機場片區,可享受自貿試驗區、創新創業示范區政策優勢。她說:“自貿區‘負面清單’政策對于天津華大基因極具利好作用,基因檢測是新興領域,從審批制轉變為備案制之后,企業開展境外業務只需備案,可以幫助如華大基因等新興領域企業開辟海外市場,為未來企業發展創造新的抓手和依托。”
據統計,僅在生物醫藥領域,天津自貿試驗區就匯聚中科院工業生物所、瑞普生物、寶石花醫療等200多家生物醫藥健康企業,2019年產業規模增速達到31%。
據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五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堅持加強特色新興產業業態引育,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自貿試驗區致力于深化國家租賃創新示范區建設,推動汽車貿易和航空制造維修產業創新,促進創新金融企業集聚發展,并加快前沿新興技術和產業孵化。
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目前境外飛機從國內其他MRO(Maintenance Repair Overall)來天津海特執行維修改裝業務,可以不再額外調機至境外,可以采用形式申報,只做形式進出口。他說:“這不僅節省了調機時間以及通關時間,也為客戶節省了成本;另外在維修境外飛機的過程中由境外采購的維修或改裝需要的航材部件、改裝包,目前可以按照‘保稅倉庫貨物’申報進口,可實際在境內流轉,享受免稅政策。”
“我們堅信,這一定會吸引越來越多的航空領域企業入駐機場片區這片航空產業發展的熱土。”天津海特負責人認為,天津自貿試驗區的保稅維修政策也為航空企業在天津自貿試驗區聚集形成規模效應奠定了政策基礎和有效支撐。
在掛牌滿五年這個重要節點上,天津自貿試驗區繼續搶抓先機,進一步明確了將在2020年重點推動和下一步努力爭取的創新任務。
機場片區工作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今年,機場片區共明確了41項產業創新任務,主要涉及飛機制造、醫療器械、人工智能、寵物食品等領域。“全力聚焦新動能引育工作,促進高質量發展是機場片區的工作重點和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