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洋彼岸到海河之濱,從項目立項到神秘面紗被一層層揭開,從藍圖夢想到文化新地標即將投用,這座誕生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商務片區的藝術品級建筑——天津茱莉亞學院項目從孕育到即將投用歷時十年,其背后有無數心懷夢想、勇于干事創業的泰達人在不懈奮斗。
幾度春去秋來,一路風雨兼程。成百上千的項目參建人員奮力拼搏,不舍晝夜,用雙手精雕細琢而成的建筑奇跡即將正式奏響華彩樂章。今天,我們接著帶您走進施工現場,探訪這些創造者的筑夢故事。為了達到最佳使用效果,天津茱莉亞學院項目對于材料、耗材的選擇和安裝極為“挑剔”,在整個施工進程中,許多人為了找到目標,都是付出了百般努力。今天,我們就來聽一聽關于建設中,那些和各種難題“死磕”的故事……
江蘇世邦建設有限公司 總工助理 劉嘉怡
劉嘉怡是江蘇世邦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世邦”)總工助理,該公司承擔了天津茱莉亞學院校園內的綠化工程,包括鋪裝、苗木栽植等。
江蘇世邦是去年8月進入茱莉亞項目施工現場的,但直到今年3月份才開始正式施工。“前期認樣過程非常復雜。”劉嘉怡說。
劉嘉怡介紹說,為追求工程品質,美方寄來了園林工程所涉及的六七種用材樣品,包括巴勞木、重蟻木、砂巖、透水磚等。她帶領的團隊需要根據美方樣品,在國內尋找合適的替代品。“要滿足美方的要求非常難,外觀、顏色、材質、質感等缺一不可。美方設計師會用游標卡尺來卡,通常一個疤痕只能在幾毫米以內。”更有甚者,疤痕在木板上的位置都有嚴格要求。
鋪設在水池邊緣的小金砂(一種花崗巖),正面切面花紋明顯,反切的花紋不太明顯,更符合美方需求,所以江蘇世邦選擇了反切。但是任何一塊石材都不允許有疤痕,這從正面無法判斷,只能開采后翻過來才能知道,勢必導致更多損耗。
“六七種用材,平均每種的送樣過程達8次以上,最多的甚至達十幾次。”為了選擇最佳產品,劉嘉怡的足跡踏遍了國內廣東、河北、江蘇3個省的8個城市,走訪了各類相關生產企業20余家。
認樣、定樣、認價、采購、生產、復檢,各種用材正式鋪裝前,都需要經過漫長的過程。再加上跟其他工程存在交叉,沒有作業面,江蘇世邦負責的工程基本都壓在整個工程的末期,工期之緊可想而知。
“今年以來,疫情和南方洪澇災害更是給我們的正常生產帶來了挑戰。”劉嘉怡告訴記者,“礦山沒有路,都是石頭堆起來的,一邊就是萬丈懸崖。”現在回想起來,她仍心有余悸。在山上住的工棚,甚至連正經廁所都沒有。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她現場指揮,利用暴雨間放晴的短暫時間,見縫插針督促工人們開采礦石,終于保證了項目用料。
選材苛刻,工期緊張,施工的過程也必須精準。比如大廳咖啡吧的地面,采用重蟻木鋪裝,原本木板之間的接縫設計為5毫米。但經過第一輪施工后,美方認為沒有達到最佳效果,修改設計為4毫米。為了工程最終的美學效果,江蘇世邦進行返工。“1毫米都不能差,我用游標卡尺一個個去量。”還有砂巖的鋪裝,工人們只能在距離砂漿上方2毫米的位置放手,才能保證石板砸下去不偏不倚,下方平整,達到最佳的效果。“這都是我們的工人師傅在實踐中探索出來的經驗。”劉嘉怡說。
劉嘉怡告訴記者,能夠參與這一項目,她十分自豪,她也在項目中成長起來。“如果說我現在是總工助理,相信隨著這個項目的完成,我也能獨當一面了。”
項目現場督導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 王本丞
“能夠參與這項工程,我感到特別驕傲。”在天津茱莉亞學院項目施工現場接受采訪時,王本丞正在督促精裝修工程進展。作為項目現場督導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從項目前期就參與了規劃建設的他,可以說是見證了該項目從平面圖紙到誕生的全過程。
天津茱莉亞學院項目選址時,正在原中心商務區建交局工作的王本丞便已參與其中。2019年8月,王本丞回歸該項目時,出現在他眼前的已經是一棟超乎他預期的建筑。但同時,他也面對著非常棘手的問題,那就是音樂廳南側墻面的GFRC板因為板材存在色差,未達到美方要求而需要大面積更換。
“生產GFRC板的廠家在河北省廊坊市,我們每個月都得去好幾次,從原材料成分、骨料配比到晾曬周期、制作工藝細節等,都需要不斷改進。”通過持續地對質量、安裝工藝等各方面進行改進,板材終于得到美方的肯定,現在相關工程已全部完工。
采訪時,王本丞的工作重心主要是督促室內精裝修的精度。例如,聲學教室集成吊頂看似簡單,但里面構造相當復雜,包括冷梁、輻射板、燈具、消防噴淋等多個設備,都要集成在吊頂當中,需要充分考慮聲學、美學的要求,各個部分的專業公司必須先把自己負責的部件調平整,還要保證和其他設備保持平齊,最后對全部設備進行統一包覆,在那樣狹小的空間調整幾毫米都很困難,“要達到滿意的質量水平,累計工時要超過3個小時,而這樣的房間加起來有118間。”
王本丞說,這些工藝說起來都是小事,但正是抓住了每一件小事,抓實了每一個細節,才能將茱莉亞項目真正打磨成一個精品建筑。“所謂精品,不僅是外型給人震撼,更體現在每一個細節。”
作為一位規劃工作者,王本丞認為,可以參與到茱莉亞學院這樣的國際頂級項目中非常榮幸,他也在參與過程中學到了很多。“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建好這座國際頂級的藝術殿堂,加強中美文化交流,展示天津、濱海新區形象作出自己的貢獻。”
北京江河幕墻系統工程有限公司 總經理助理 吳科選
記者在天津茱莉亞學院施工現場碰到吳科選時,他正和同事討論建筑幕墻的問題。他是北京江河幕墻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也是該公司茱莉亞項目現場負責人。在天津茱莉亞學院建設工程中,該公司負責所有建筑外墻幕墻裝飾、連廊玻璃等工程。
吳科選曾參與過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等重大工程的幕墻工程,但當他參與到天津茱莉亞學院項目后,遇到的是全新的難題。
比如建筑外掛GFRC板(俗稱混凝土纖維加強板),通常是將板材通過干掛等施工方法懸掛于墻體的外面,以達到裝飾或保溫等效果。“一般就是墻外面掛GFRC板,但是天津茱莉亞的工藝完全不同。在30厘米墻體的外面,從里到外是水泥壓力板、隔氣膜、24厘米的保溫巖棉、‘能呼吸’的透氣鋁板,然后才是GFRC板。”如此復雜的工序,都只為了滿足該項目嚴苛的聲學標準,項目演藝區域背景噪聲標準達到NC-15,教學區域達到NC20-25,都高于國內同類項目。幕墻的多層復合玻璃厚度都在8厘米以上,最厚處要達到12厘米,“這比銀行的玻璃還厚。”
項目的美學要求也給幕墻工程帶來了挑戰。“由于建筑的獨特設計,每一塊GFRC板的形狀都不相同。”吳科選介紹道,這意味著能通用的板塊很少,只能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每一塊GFRC板“死磕”。項目的采光頂系統,每一塊玻璃周圍都是獨立的排水系統,工藝異常復雜。
讓吳科選最為自豪的是,對于美方提出的概念設計,江河幕墻可以在實際項目中落實。“比如采光頂上的護欄,我們看到的時候就是一個視頻,沒有任何進一步說明,包括尺寸、結構等。”江河幕墻只能憑借視頻,反復觀看、揣摩,一版一版出設計稿,最終得到了美方的認可。
在春節期間堅持施工,并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吳科選說:“為濱海建造一座藝術殿堂,為中美締造一條藝術紐帶,我無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