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巨輪悄然駛抵2016年,在過去的2015年,伴隨天津自貿試驗區的掛牌成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天津濱海新區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進入全球視野。攜手合作共贏成為新區2015年對外開放的重要關鍵詞之一,而承載天津未來希望的濱海新區也正在加緊編織自己的新“朋友圈”。
天津港“交”了500多朋友
1月5日,一列從太原始發、裝載著980噸化肥的集裝箱班列緩緩駛入物流發展公司中材鐵路專用線堆場。這些集裝箱卸車后,將集港至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搭載貨輪運往澳大利亞阿德萊德港,“目前,天津港的海鐵聯運通道已經達到15條,年運量突破了30萬標準箱。今年還會開發新線路,預計全年海鐵聯運總量可達32萬標準箱。”天津港集裝箱業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為世界等級最高的人工深水港天津港,目前30萬噸級船舶可自由進出港口,“現在天津港同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包括日韓、東南亞、地中海、歐洲、北美以及北非和西非等地的港口都有貨運進出,開辟的集裝箱班輪航線已經超過了120條,每月航班500多班。通往世界‘一帶一路’地區和沿線主要港口。”天津港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新“朋友圈”高朋滿座
1月10日至12日,由濱海新區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聯手舉辦的“濱海新區·哥倫比亞大學創新發展論壇”在新區舉行。論壇期間,雙方就合作展開深入探討,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明確協作機制、工作時間表。雙方將在濱海新區,就教育、科技領軍企業高管人才培訓、自由貿易試驗區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探索合作。
期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代表團還不忘到新區逛一圈,規劃展覽館、國家超算中心、國家動漫產業園、于家堡高鐵站、環球購物中心和騰訊眾創空間等地都引得大洋彼岸客人頻頻逗留。“濱海新區是一座充滿創新發展活力的城市,我們期待著與新區的合作。”哥倫比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皮克高級教育中心主任威廉·艾米克教授毫不掩飾對新區之行的巨大收獲。
長期關注天津對外開放的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發展研究院教授馮雷鳴表示,從東鄰韓國、日本開始,新區“有朋遠方來”隊伍不斷擴容,如今,德國、法國、加拿大和美國等國家客商也開始在新區或投資建廠或增資擴容。“近幾年特別是去年以來,不光是‘朋友圈’大了,來投資企業關注領域開始向服務業項目轉移,這是新區‘朋友圈’里的一個新動態。”馮雷鳴說。
去年11月,擁有110年歷史、培養出眾多全球知名藝術家的茱莉亞學院在美國本土之外的第一個分校選擇落戶于家堡。隨后,加拿大多倫多兒童醫院又宣布和泰達心血管病醫院開展緊密科研合作,在新區新建中加合資兒童醫院,“早期外資更關注制造業,新區吸收項目也主要集中在制造業。近年來,關注領域開始從原有經貿合作,向人文、醫療等領域拓展、轉移,這都屬于服務業范疇。今后在服務業項目上,國外知名旅游機構也有可能會進入。”馮雷鳴說。
國際會議長期落戶
去年,新區在承接國際性會議方面再獲突破。2015年10月14日,新區成功舉辦2015東北亞和平與發展濱海論壇,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蒙古等國家的前政要、重要智庫、知名學者和企業代表共200余人與會。東北亞地區安全、經濟合作、城市與人文交流等議題成為本次會議的重點研討話題。
去年9月,為期4天半的第三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在空港經濟區成功舉辦。來自國內外專業觀眾1.9萬人、社會觀眾7.2萬人前來觀展和洽談,直博會共吸引來自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的366家企業參展,期間現場簽訂和意向銷售直升機286架,較上屆增長近兩倍。中航直、空客、俄直、阿古斯塔等知名企業共舉行8場簽約儀式,涉及25個項目,成交額超過100億元。
“會展國際化程度是衡量一個城市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國際會議的長期落戶,為濱海新區提升知名度、增強輻射功能起到積極作用。”濱海新區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
自貿試驗區外商增了一倍多
澳大利亞瑞亞全球控股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于2015年下半年在中心商務區熙園廣場注冊。其首席執行官王瑤表示,一直以來團隊從事國際貿易,將澳洲當地最具有特色的產品代購銷往國內。“國人喜歡海淘或者喜歡代購的產品,因為有一些產品在國內購買不到,此外,國外的一些產品其質量標準高于國內。所以澳大利亞的產品代購一直做得很好。”王瑤說,但是由于關稅以及產品類別進出口的限制,團隊的發展總像是被捆住了手腳。
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心商務區全年累計新增外資企業130戶。自2015年5月8日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實施以來,中心商務片區已辦理外資備案153件,其中新設備案118件(注冊資本142.18億元人民幣)。
制造業是濱海新區的傳統優勢產業,三星電子、一汽豐田等一批知名外資制造業項目落戶多年,也一直是外商投資的骨干力量,投資者大多是亞洲國家。而隨著自貿試驗區設立,外商投資者范圍不斷擴大,投資產業也迅速擴張。
相關數據顯示,自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底,天津自貿試驗區新增外商投資企業462戶,同比增長194.27%,注冊資本959.68億元,同比增長157.95%。而投資國家也不斷從亞洲向美洲、歐洲、大洋洲和非洲延伸。
從資本投入的行業分布看,外資投入最多的行業前五位依次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察業;制造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朋友圈”變大的背后
“經濟結構調整、投資軟硬件環境的提升是新區‘朋友圈’不斷增幅擴容的主要原因之一。”馮雷鳴分析認為,“作為世界最大消費市場的中國,這幾年經濟增長速度連年高于世界速度,這對有投資需求的外資是一個很大的吸引力。天津是北方的一個重要經濟中心,先行先試、‘一帶一路’、設立自貿試驗區等多重利好疊加更是讓新區成為重中之重,自然引起外國投資者的關注,越來越多外資企業在新區投資建廠。”
“我認為,這個變化的出現和新區調整經濟結構的舉措離不開。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壓力,無論是天津還是新區一直在積極轉型,轉型就是要擺脫之前經濟結構中偏重工業的被動局面,代之以大力發展服務業,服務業領域一些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項目開始引起新區的關注。”馮雷鳴總結。
專家觀點
如何讓“有朋常自遠方來”
如何讓“有朋遠方來”成為常態,并且是帶著好項目來?馮雷鳴建議,“除經濟發展因素外,自然環境是否宜居也是外資項目衡量投資環境優劣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宜居城市的建設上新區還要繼續大有作為,其次還要提升服務軟實力,比如在辦事效率和服務流程上做到和國際接軌。這些對后續招商工作的開展、好項目的引進至關重要。”
新區承接廣交朋友,還需在提升和完善軟硬件環境上下功夫。天津財經大學教授張盤銘認為,交好世界各地的“朋友”,需要關注三個問題:一是做好資源的開發和創新,根據時代的發展需要,把自己的資源不斷地開發,并建立相應的機構。二是注重品牌的打造,現在產業競爭很激烈,未來就是品牌的競爭,需要重視品牌并形成自己獨特的品牌。三是政府政策要到位,例如會議設施的投資是比較難以收回的,所以良好的稅收政策、資金的支持和獎勵,都可以讓大家更積極地參與這個產業的發展。通過自身的努力,提高城市的國際聲譽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