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創新“互聯網+”模式 為自貿試驗區企業送效益
發布日期:
2016-02-14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
門心潔
近日,從天津海關獲悉,天津海關下屬保稅區海關依托“天津保稅區區域信息化管理系統”,與自貿試驗區海關政策結合,運用高新技術搭建海關與企業之間的互聯平臺,應用新“互聯網+”管理模式為企業帶來效益。
據了解,“天津保稅區區域信息化管理系統”是天津海關自行開發的便捷通關輔助系統。自貿試驗區獲批后,該關結合保稅區的監管特點,推行簡化國內采購物料登記手續改革,在系統中實施互聯網監管,推行“首次入區報備、再次入區系統審批”的新型管理模式。這一系統以企業為單元設立電子底賬,除首次入區需到海關紙質報備,再次入區申報、區內加工、出區申報均在系統中完成。同時,該關陸續優化升級系統7次,并新增物料流轉模塊,實現一般貿易貨物轉國內采購物料的系統內部流轉,加工貿易企業足不出戶就能順利完成流轉手續。
以天津港保稅區內的嘉里糧油(天津)有限公司為例,通過優化改革,該公司貨物入區手續無需再到海關現場辦理,僅需一名工作人員通過互聯網進行系統操作,一票貨物入區5分鐘即可辦結。“經過我們測算,海關的改革創新使我們去年一年少跑了4000多公里路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該公司部門主管楊勇說。此外,簡化手續并優化升級系統后,企業在節省辦事成本同時,還能與海關實時保持數據互聯,利用系統隨時查詢底賬電子數據,基本項目變更、單據申請刪除等海關業務,操作簡易快捷,大大提高了企業自身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