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世界智能科技展與世界智能大會主論壇同期開幕,首日就吸引了約8000名專業觀眾前來參觀。本次展覽共設6個展區,分布在N1、N2、N3、N5共4個展館,展覽面積從去年的6000平方米擴大至3.5萬平方米,參展商近160家。在開展首日,記者探訪了部分特色展區。
“黑科技”改變衣食住行
記者在阿里巴巴的展區看到,一款智能試衣鏡前有不少參觀者圍觀體驗,用戶只要在這里拍一張人臉照片,“鏡子”就能構建起面部3D模型,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身材、臉型和發型后,一個完整的形象就創建完成,這時用戶就可以盡情地在機器上選擇不同風格的衣服試穿。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設備可以應用于服裝店,省去了顧客反復脫穿衣服的過程。
本屆世界智能大會的一部分參會者也許會留意到,進入會場的時候沒有檢查證件,而是靠“刷臉”。在百度的展區內就有這種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展示,據介紹,通過人臉核身、活體檢測、證件識別、人臉對比等多種技術,捕獲用戶照片并與公民身份照片進行比對,就能實現身份驗證,精確度可以達到99%,今后人們有望更多地靠臉出行。
“津產”智能科技亮眼
此次智能科技展也為眾多天津企業提供了展示的舞臺,各類智能科技產品和服務的亮相十分吸睛。
對于許多企業來說,節省能源就意味著降低成本,參加此次展覽的天津安捷公共設施服務有限公司就能為企業提供這樣的專業服務。在該公司展區內,一個大屏幕動態顯示著電、熱、照明等各類數據,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利用物聯網技術采集到的數據,集中顯示在監控平臺上,以幫助客戶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與此同時配備線下團隊,平均15分鐘就能到達現場進行維修等服務,寫字樓、園區、高校、體育場館等不同場所都可應用。“比如在去年,我們就為一個客戶節省了三分之二的采暖費用。”該負責人說。
位于N1館的龍翔高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也是首次參加智能科技展,其自主研發生產的農用無人機體現了智能的特點:在提供高于人工操作50至60倍操作效率的同時,自動收集操作區域內自然資源、作物種植、施肥撒藥等農業基本數據,發送至APP后臺,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全面掌握農田的專有信息資料,并將其運用于農業的自動化耕作。
據悉,5月16日至17日為專業觀眾開放日,18日至19日為公眾開放日,屆時市民可前往參觀,親身體驗智能科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