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沒有發現
網上“買買買”后
以前經常要等一周左右才到貨
如今卻能三日達、次日達甚至半日達
心儀的“寶貝”更快到達
急需的藥品器械第一時間送到
緊急采購的零部件快速投產
……
這背后
都有一位“功臣”——貨運飛機
快遞包裹搭乘的貨機大多來自客運飛機的改裝。其中,以波音737-800、空客A321為代表的窄體機更是客運飛機改裝為貨運飛機(以下簡稱客改貨)市場的熱門機型。作為國內唯一同時具備波音、空客單通道飛機客改貨能力的企業,天津港保稅區企業,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海特)已改裝完成13架飛機,最近又順利交付首架空客A321客改貨飛機,空客系列的第二架A320飛機改裝工作也剛剛于4月初啟動。
為什么要把客機改為貨機?從運人到拉貨,飛機會經歷什么?改裝后的飛機安全嗎?日前,記者來到天津海特,探訪飛機客改貨的故事。
第一步
什么樣的飛機會被改裝
市場需求:跨境電商火爆催熱客改貨
站在天津海特機庫,目光所及之處是正在維修或改裝的飛機,以及分布在機身內外的穿藍色工服、綠色反光背心的工程師,有的在“咚咚咚”打鉚釘,有的“嘶嘶嘶”用綠膠帶框定操作部位,繁忙而有序。在機尾處,一位盯著起落架左瞧右看、上下打量的工作人員引起了記者注意。
——“在研究什么呢?”
——“起落架昨天剛修好裝上,看看有沒有漏油。您看這油滋滋的地方就是之前漏的,送到附近的公司維修翻新后,終于一滴都不漏了!”
原來這位“光看不干”的小伙子是新加坡一家租賃公司在中國的指定技術代表黃亮,主要負責監管客改貨的施工進度和質量,并充當海外客戶與天津海特之間的溝通橋梁。“我們現在有2架飛機在這里改裝,正在更換及加強內部的主體結構,還有一架等待啟動的空客A321,兩架飛機機齡都在20年以上。”他說,“未來預計還有多架飛機在這兒進行客改貨,每架飛機改裝周期為半年左右,看來要常駐天津了。”
“您干脆在天津定居得啦!”旁邊的工程師打趣道。“我在附近租了房,過年期間全家人在天津團圓,還帶老人孩子去古文化街、國家海洋博物館轉了轉,這個城市不錯!”黃亮對記者說,“在飛機制造維修領域,除飛機制造外,客改貨是技術含量最高的項目,精度要求非常高。負責改裝的公司必須具備飛機大修的能力,擁有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高效的溝通機制。天津海特是繼美國圣安東尼奧、新加坡、中國廣州之后,第四個德國易北飛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空客A321 P2F項目的全球改裝基地,交給他們改裝,我們很放心!”
一般什么樣的飛機會進入客改貨通道?為何要做客改貨?在黃亮看來,租賃公司或航空公司等飛機持有人通常會把15年以上機齡的舊飛機改成貨機,這主要是出于經濟考量。“機齡較長的飛機,維修成本更高,繼續以客機身份運行并不劃算;改成貨機后,維護成本大幅降低,綜合經濟效益更好。”他說。
“機齡年限長的客機,在可靠性、經濟性及旅客乘坐舒適度等方面都會下降,改成貨機運營后,可以帶來更多收入。近些年,我們對自有老齡飛機進行了客改貨,目前主要執飛亞洲航線,效益不錯。”一家航空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近年來,跨境電商發展非常快,部分頭部企業業務增速超過50%。公司的亞洲航線業務中,60%都是跨境電商客戶,歐美航線業務也有一半來自跨境電商。“這幾年,航空貨運市場從新冠疫情期間的火爆狀態回歸到常態,但總體還是處在上升通道。我們正在探討開展新的客改貨項目,目前在等合適的改裝時機。”該負責人說。
第二步
不是拆除座椅這么簡單
改裝成果:載重從六七噸增到28噸左右
“這是剛改裝完的‘大白’,在我們這兒待了半年,預計近期飛往東南亞。”天津海特客改貨項目經理劉貞協指著一架白色空客A321飛機說,“白色是基礎色,客戶收到飛機后,還會噴上自己的航司標識和花色圖案。”
把客機改成貨機,是不是把里面的座椅拆掉,用來拉貨?“座椅肯定要拆掉,但光這樣遠遠不夠。”劉貞協告訴記者,飛機客改貨要經歷檢修、拆卸、改裝到恢復的過程,涉及切割蒙皮、安裝主貨艙門、加固地梁和橫梁,以及電氣系統改裝、噴漆、試飛等一系列專業操作。
記者眼前的這架改裝后的“大白”,乍看跟普通飛機似乎沒兩樣,但細看就會發現,飛機的客艙舷窗多數被封堵,登機門不僅前移了位置,還比之前窄了很多,以優化主貨艙的貨物位置。一旁的工程師介紹,客機變貨機,最直接的變化是沒了座椅、閱讀燈、廚房等服務旅客的設施,眾多小窗戶僅保留左右各一個,用來觀測大翼前緣和發動機進氣口有無結冰等情況。如今要拉貨,集裝箱走不了普通登機門,得重裝一個約2.6米寬的主貨艙門。
“再去里面瞧瞧!”沿著臨時搭設的狹窄階梯,記者跟隨劉貞協進入“大白”內部,只見艙內十分寬敞,加固后的橫梁和路軌在機艙底部交叉排布。“這架空客A321主貨艙能裝14個大型集裝箱,下層貨艙也可容納10個小型集裝箱,是當今同等級別產品中極具成本效益的貨機。載重量從以前的六七噸增到了28噸左右,是妥妥的拉貨能手。”他說。
天津海特總經理陳健聰說:“新冠疫情結束后,全球航空貨運市場出現震蕩回調,總體增速放緩,但飛機客改貨的需求依然較為強勁。截至目前,我們完成了12架波音737系列和1架空客A321客改貨業務。去年,我們與德國易北飛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確定了首批10架次空客A321機型客改貨訂單,改裝訂單排到了2026年。現在,客改貨業務占公司整體飛機維修改裝總業務的比重也從以前的30%增至50%。”
第三步
改裝后如何確保安全
業務前景:加快釋放航空產業集聚效應
客改貨的飛機通常機齡較大,這樣的飛機改裝后還安全嗎?
“用半年左右的時間將客機改為貨機,飛機一般可以再延長運行10余年。”多位受訪者表示,客改貨的過程伴隨大量維修、翻新和加固工序,很多老舊的零部件被更換或翻新,新的加固措施被引入,以確保改裝飛機的安全性。
黃亮在天津海特有一間小辦公室,平時不是在辦公室看圖紙,就是在機庫檢查改裝質量。采訪當日,記者看到他的兩面電子顯示屏上展示著多張圖紙,密密麻麻的航材數據映入眼簾。“我們這幾架客改貨飛機都找到了下家,改完后將交給境外航空公司使用。客戶對飛機狀況也提了要求,比如要求所有航材配件的飛行壽命必須在3000小時以上,我要對照著把不達標的航材配件挑出來,在改裝的時候全部換掉或翻新,讓飛機保持良好的狀態”。
加固是飛機客改貨業務中的關鍵環節,尤其是更換寬大的主貨艙門。如何確保新艙門位置合理,并足以應對未來各種氣壓變化和氣象狀況?
“更換艙門后,我們要對飛機的蒙皮進行加強,增加飛機機體的強度。您看,這兒就有十幾塊加固片。”天津海特的鈑金工程師趙禹童指著即將安裝主貨艙門的機身部位說,多數受力點都會加固,除了機身外面看到的加固片外,機艙內部的橫梁、路軌都會新增和加固處理,以擴大受力面和提高承重量。
“改裝過程中,我們會有一系列嚴格的程序和標準來確保飛機的機況、安全度和飛行能力得到提升或至少保持不變,例如改裝過程中會對飛機進行全面檢查、維修和升級,這包括但不限于對機身結構的加固、對發動機和起落架的檢修等。”陳健聰介紹,一般改裝后的貨機在安全性、飛行能力和運營效率上都能達到或超過原有的客機標準。因此,無論是從機況、安全度還是飛行能力來看,改裝后的貨機都是值得信賴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承接更多改裝業務,天津海特正加快建設總面積4萬平方米的三期機庫,預計2025年第三季度正式完工并投產使用。建成后,該公司將擁有9條維修(含改裝)線。圍繞客改貨業務,天津海特陸續與周邊航空產業相關的校企和機構開展業務合作,助力其所在的天津港保稅區加快釋放航空產業集聚效應。
改裝工程師
改結構 理線路
從“毛坯房”到專業“庫房”
“客改貨的過程很復雜,通俗來說,您不妨想象成先把精裝的客房拆成‘毛坯房’,之后再改裝成大容量的專業‘庫房’。”見到從事飛機客改貨工作的鈑金工程師王云圣時,他正在一架空客A320的機艙內部記錄結構分布數據。跟他搭檔的電子工程師趙文濤握著一把彩色線束說:“這一把粗細不同的電線至少有300根,您看每一根都有字母和數字組成的身份標識,連接著飛機的燈光、喇叭、空調、通訊等不同系統。我們對照著系統圖紙和操作工單,要把每根線路捋一遍,留下有用的、刪掉無用的。”
“我們一個像‘骨科醫生’,一個像‘神經科醫生’,可以改變飛機的結構和用途,讓其獲得某種意義上的重生。”王云圣說,“我倆都經手過波音737NG、空客A321等不同機型的客改貨項目,可謂絕佳搭檔。”據他介紹,要對一個動輒上億元的龐然大物進行改裝并非易事,僅大大小小的航材數量便涉及近30萬個。在客改貨的過程中,不變的是飛機原有的動力、飛控、導航等系統,改變的則是電氣、燈光、結構等布局。其中,工期較長的是電氣系統和結構系統的改造,要對飛機內部的各種線路重新布置,對飛機的整體結構重新調整,讓它從講究舒適、美觀的客機變成“拉貨能手”。
每次客改貨業務啟動,趙文濤都會帶著電子工程師團隊率先進場,一方面要把飛機各系統控制電腦、廚房、廁所等一一拆除;另一方面要對縱橫交錯的線路進行精準識別和拆解。“別看只是剪線的活兒,但要在8萬條線路中,準確判斷哪根可以剪掉,哪根需要保留并不容易,一旦剪錯或不小心劃破線路外皮,整條原裝線都可能報廢,損失很大。線束改裝過程中不能有任何的錯誤與偏差,否則將導致飛機系統無法正常運行”。
當飛機線路拆卸完成后,“骨科醫生”王云圣開始對結構進行加強。以一架空客A320為例,要從載客160多名的客機變成運貨20多噸的貨機,承重發生了巨大變化,結構系統必須重新布局。“您看這塊L型的橫梁已經改成了承重性更好的T型橫梁,縱向分布的路軌也增加了20多根,每個受力點都要綜合評測。”王云圣指著一根T型橫梁說,無論是客改貨的結構設計還是線路排布,都講究精準,差一毫米都不行,哪怕是一個鉚釘、螺栓位置出現偏移,都直接影響到貨機的飛行安全。
因技術過硬,趙文濤除了在天津海特服務,還經常被派往京冀地區協助解決客機飛行系統問題。“去年國慶假期的一天,我晚上接到電話要去唐山協助排除飛機故障問題。驅車趕到唐山時已是半夜,我們把所有電氣系統仔細排查多遍,最終發現是雷達驅動器壞了,航空公司隨后緊急調件和更換,凌晨5時才恢復電路系統并完成測試,確保飛行安全。雖然飛機搶修經常忙活一宿,但看到飛機正點起飛,沒有耽誤旅客平安出行,就特別能感受到我們這個職業存在的價值。”
區域樣本
三大集群四大領域
保稅區推進航空產業高質量發展
最近,天津海特一架空客A320客改貨飛機的短艙發動機部件出現問題。報關完成后,負責改裝的工程師開車20分鐘將急需維修的短艙發動機部件送到了同在天津港保稅區的古德里奇航空結構服務(中國)有限公司,獲得“門對門”的航空維修服務。
“我們周邊方圓數公里內分布著許多航空產業鏈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比如每年有近半航空涂料和大量飛機零部件維修業務來自周邊企業,節省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維修改裝效率。公司還與產學研合作單位中國民航大學,以及飛機租賃聚集區東疆綜保區等陸續對接合作項目。”陳健聰說。
得益于天津自貿試驗區的創新政策制度,天津海特維修和改裝業務發展迅速。目前,天津海特已獲得海關AEO(經認證的經營者)高級認證企業證書,并獲批在天津自貿試驗區開展境內外航空保稅維修和再制造試點業務。陳健聰表示,2009年至今,海特集團先后在天津布局飛機大修、客改貨、公務機維修、模擬機研發制造、航空培訓、飛機租賃等重點產業項目,在津投入近40億元,著力打造特色航空產業鏈集群。目前,公司已擁有6條飛機大修及客改貨生產線,3條公務機維修產線,公務機維修能力和維修工時量在亞太地區位居前列。
據悉,天津海特所在的天津港保稅區是國家航空新型工業化基地,已聚集我市約90%的航空產業項目,2023年航空產業實現進出口額超300億元,航空服務業收入約150億元。天津港保稅區航空產業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06年空客總裝線項目落戶以來,保稅區始終把航空產業作為服務國家戰略的主要支撐和推進天津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形成了商用大飛機、民用直升機、新型航空器三大產業集群,圍繞航空制造、航空維修、航空物流、航空服務四大領域進行布局,聚集了60多個重點航空項目,走出了一條以國際合作為特色、與其他航空產業基地錯位發展的航空產業創新發展之路,加快打造中國航空產業發展新高地。
“自空客總裝線項目落戶以來,天津以服務中歐重大經濟技術合作項目、推進航空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要任務,聚集了一批國際航空產業項目,頗具國際合作特色,航空產業從無到有,加快邁向由有到優。”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認為,下一步,天津應持續在航空產業集聚方面下功夫,加快延鏈補鏈強鏈工作,提升機體結構配套,從機身、機翼、垂平尾的總裝和系統裝配,逐步向機體結構部件裝配、結構件生產的配套延伸,培育航空零部件國際產業園,全面提高產業配套的層級、規模和水平,不斷推動天津航空產業生態更加豐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