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辦成功率是指企業或申請人首次通過線上平臺申報事項即辦理成功的比例。首辦成功率可以反映一個地區政務服務的便利性。天津港保稅區政務服務辦聚焦投資建設領域,著力提升企業投資興業便利度,第二季度區域內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備案事項首辦成功率接近90%。
2024年3月,全市工程建設項目聯合審批新系統上線,為統計首辦成功率提供了便利。但由于不熟悉新申報流程,企業操作反而出現不順暢的問題,保稅區一季度投資備案首辦成功率僅為33.9%,企業平均需要申報1.49次才能成功辦理業務。為解決企業申報成功難的問題,保稅區政務服務辦推行申請材料結構化、審查規則指標化、數據比對智能化等舉措,通過技術賦能破解辦事服務中的痛點堵點問題。至6月底,企業投資首辦成功率達到88.9%,環比增長144%。
整合申請材料 啟用智能表單
據悉,梳理、精簡、優化申請材料,避免信息重復填寫是提升投資便利度的第一步。保稅區政務服務辦通過將兩份申請材料整合為一張表單,解決材料提交錯位導致的申報不成功問題;啟用智能表單,變填空為選擇,變自主描述為模板描述,最大程度保證表單填報極簡、方便;表單前后智能聯動,自動關聯報錯……優化智能申報和審批服務,探索智能技術審查,以極簡思維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智慧化水平。
推廣電子印章 實現無紙辦事
保稅區一直在推廣與實體印章“同模同軌”的電子印章上下功夫。為方便企業辦事,提高電子印章普及率,首先推薦使用電子印章。企業使用“天津電子印章”APP,將電子版文件直接加蓋電子印章,即可作為有效要件上傳系統,全程無需打印材料。此舉將電子印章深度嵌入涉企服務高頻領域,切實將企業“不見面”“無紙化”辦事落到實處,讓申報更加便捷,為首辦成功加碼。
優化服務手段 提升服務能力
審批人員制作新的申報手冊,視頻、語音、騰訊會議等手段與企業同步界面,依托“遠程虛擬窗口”服務模式線上指導、輔助申報,提升政務服務精細化水平。同時主動靠前服務,使用濱海新區開發的“工程建設項目智能引導”系統,預判企業申報項目的工程類別并提前一次性告知該項目所需辦理的全部事項,將材料預審無誤后,保證系統申報一次通過。
精準回訪指導 擴大“首成”范圍
統計不是目的,找到首辦失敗的癥結并加以解決才是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的課題。保稅區政務辦通過建立回訪指導機制,審批人員針對首次申報沒有成功的企業開展精確指導和輔助申報。在投資備案經驗的基礎上,保稅區已計劃聚焦其他高頻事項,推廣有效的政務服務手段,由“簡”及“難”,延伸“首成”服務觸角,力爭把首辦成功率提升至90%以上。
無論技術手段如何改進、服務場景如何變化,最大程度利企便民,打造天津港保稅區優質的投資品牌才是營商環境改革的不變初心。首辦成功率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政務服務是否真正便利化的具體體現。
據悉,保稅區政務服務辦將繼續將“高效”和“辦成”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核心目標,以企業需求為題,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切實提高辦事效率和成功率,進而提升保稅區企業的滿意度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