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編制背景與過程
按照天津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部署安排,為推進天津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通過廣泛開展企業調研、召開部門座談會和專家研討會、書面征求意見等多種方式,借助國家高端智庫“外腦”智慧,總結評估“十三五”時期天津自貿試驗區發展情況,謀劃“十四五”時期自貿試驗區建設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組織編制了《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二、主要內容
《規劃》總結了天津自貿試驗區“十三五”期間取得成績,研判面臨的國內國際形勢,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天津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定位、片區功能和發展目標,提出九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以及保障措施。重點內容如下。
(一)“十四五”發展目標
“十四五”時期天津自貿試驗區將建立更加成熟的自由貿易制度體系,形成一批含金量高、應用面廣的重大引領性創新成果,集聚一批示范性引領性前沿產業,打造一批開放型功能性平臺,努力推動自貿試驗區擴區升級,努力建成要素流動自由、開放功能健全、營商環境優異、創新動能強勁、輻射作用突出的世界一流自由貿易園區的發展目標。
(二)“十四五”重點任務
《規劃》圍繞天津自貿試驗區的“十四五”時期的三大定位——國內國際經濟雙向循環的重要資源要素配置樞紐、京津冀現代產業集聚區、中日韓自貿區戰略先導區,提出了九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一是構建暢通“雙循環”的新貿易格局。通過制度創新、政策升級和平臺再造,鞏固提升貨物貿易,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探索發展新型貿易業態,力爭構建暢通“雙循環”的新貿易格局。
二是建設服務實體的金融開放創新高地。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導向,推動跨境金融開放度提升,鞏固特色金融發展優勢,打造若干高能級新型金融基礎設施,大力培育“融資、交易、風險管理”三位一體的創新金融生態,建設服務實體的金融開放創新高地。
三是做優互聯互通的運輸自由體系。通過制度創新推動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做大做強國際海運、航空運輸、中歐班列多種交通運輸業態,統籌推進多式聯運,將天津自貿試驗區打造成為我國北方聯通國內國際、暢通“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和開放平臺。
四是建設開放合作的國際科技創新高地。發揮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與賦能作用,突出以開放促創新,深化研發設計、人才引進、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創新合作,吸引集聚國際高水平創新要素和資源,形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策源地和發展新引擎。
五是探索支持前沿產業發展的制度體系。立足天津自貿試驗區產業基礎和制度創新優勢,著力培育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綠色經濟三大前沿產業,建設“國際數據服務特區”“中國信創谷”“京津冀‘細胞谷’”“綠色經濟示范基地”,打造天津自貿試驗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六是全方位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積極推動三地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更加主動地承接北京產業轉移落地,吸引集聚京津冀重大科研成果在天津自貿試驗區轉化落地,形成與北京和河北之間產業互補共興、跨區域集群化的發展格局。
七是深化面向日本、韓國的開放合作。充分利用RCEP實施機遇,發揮天津區位優勢,進一步深化與日韓在物流、貿易、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的經貿往來,積極推動與日韓重點經濟區域的交流合作,為深化中日韓經貿合作探索新路徑新經驗。
八是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結合天津自貿試驗區基礎和優勢,以中新生態城聯動創新區為依托,深化中國與新加坡經貿合作;對標中歐CAI協議,打造中歐全面投資合作示范區;加強交流合作,積極推動高質量“走出去”,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九是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圍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目標,深入推進政務服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和城市國際化品質等創新工作,加快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三)保障措施
包含加強黨的領導、推動放權賦能、加強組織實施、加強風險防范等五方面。